-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乃非常之事
洪建全基金会2011年10月份在台北敏隆讲堂要举办的一场讲座题目,吸引了我:“从工业革命到农业革命:21世纪的大趋势”。
过去,我们都认为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信息革命,是一系列历史的正向发展过程,但现在环境、农业、能源、甚至经济专家们,在呼吁我们善待地球之余,也该好好想想生养我们的食物政策,该往哪里走。
显然,小时候读过的科幻漫画,那种人只需要快乐地吃几颗药丸就能过活的“美好未来”并不存在,甚至,已不成为向往。反观书市,大量出现“当农夫”、“有机蔬果”、“田园乐”之类的“乐活”主题,当然也有《粮食危机关键报告》、《粮食争夺战》、《地球?地??》、《谁说经济一定要成长?》这类探讨发展政策与全球变迁的硬书。
除了城里人莳花种菜的风雅,能源议题更成为再造“农村革命”的焦点。如同这场讲座文案所言:“继发明蒸气机、发明计算机之后,新能源的开发将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但是,这一次不再是工业界的独角戏,生物能源(Bioenergy),又称生质能源(Biomass Energy),将异军突起,纤维素酒精、生质柴油、沼气,已经悄悄进入新能源的主流。”
是不是主流我不确定,这场革命的势头,似乎还远不如数字内容革命蚕食鲸吞传统内容世界来得飙猛,但,我很确定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很难谈文化艺术的大规模发展。问题在于,这世界上很少事情是“均质”的,人均GDP放在个人身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所以,这世界上粮食饮水再缺乏,有财权势的人与国家还是会晚一点饿死,还是会消耗并囤积多一些资源。
当然,也可能供养得起多一些艺术。一如埃及法老时期,你管过他人均GDP吗?他依然可以举国之力,创建金字塔这类震铄古今的“艺术”。
如果吃食这么普遍性的需求都没有真正“平”的世界,那么,艺术这身外之物、非民生必需品,“与现实脱钩”毋宁是非常自然,甚至可以毫不带贬意。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台湾木马文化繁中版)在批评日本不如欧美重视当代艺术,在2001年才有“横滨三年展”这样第一个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时,作者草间弥生说出我认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艺术乃非常之事。”
所谓“非常”,你可以解读为“不是寻常”,也可以解读为“远超出日常”,当然,要当得起后者的说法,得看那些艺术有多深刻的内涵,以刺破寻常人生的虚伪与浅薄,给我们当头棒喝。
但,身为一个鼎鼎大名且持续创新的艺术家,草间弥生牢牢抱持“艺术乃非常之事”这个信念。但社会怎么回看这个信念,用哪些现实条件去响应,这又是应该留给社会去决定的事,而不是艺术家说了算。
草间弥生可以期许“横滨三年展”:“别说三年举办一次,我甚至希望这种活动可以年年举办。”但文创活动的主办单位,总是复杂的利益集合体,甚至牵扯政策与政商关系,莫说现在管理学上有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就算是只打算盘的年代,也还是要评估成本效益。
为拍摄台湾有史以来最大投资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借钱周转吃尽苦头的魏德圣导演,在经历无数金主每次在找他“当面聊聊”后,回以“要再评估”,忍不住在新书《导演?巴莱》吐槽:“聊过以后再跟我说可能没办法,这是为什么?”“电影投资这东西是你们一辈子都评估不出来的!”
可是,我们哪个人或公司去跟“客户”(还不是“债主”)提案时,不是得等对方“评估”?提案的结果选项,除了“过关”当然也包括“碰壁”,哪有可能是“你得保证答应我,才跟你求婚”?
众多艺术家可能没上过班,不知道企业可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威力,但毕竟这社会上的多数人,包括“文创产业经营者”,也还得都按资本的投资、管理、会计原则在运作。大的创投或金融控股公司,很难做到像徐若?u、黄立成那样据说二话不说义助魏德圣3500万元和1000万元新台币去“发薪水”。
当代艺术家希望年年有、月月有、甚至天天有展出、讨论、竞赛、甚至交易,但我前阵子去了第十八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两个半小时密集看到几十家画廊、艺术中心或个体户艺术家的几百件风格、质量不一的作品,忍不住都要感觉“审美疲惫”、“艺术爆炸”了。
艺术乃“非常之事”,对寻常百姓,饱食终日,终会难以消化。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