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4型针刀的松解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骨骨刺4型针刀的松解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跟骨骨刺4型针刀的松解应用 赵丹林 王荣 肖智映 张文强 施永才 刘文升(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人民医院理疗科 云南泸西 652499)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234-01 【摘要】目的 探讨4型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11月28日至2011年8月24日168例针刀治疗跟骨骨刺适应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跟骨骨刺 针刀 松解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中的疑难病。以足底疼痛为特点、保守治疗、锤击法、西医手术切除等均不易根治。跖筋膜变硬骨化卡压跟前小神经,我科近年来采用针刀切开松解骨刺浅深层的发硬筋膜,骨剌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神经卡压消除,跟痛症状明显改善,确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其中女性98例,男性70例,平均年龄53岁(41岁—67岁)。发病17天一1年,平均病期8个月,单侧骨刺疼痛158例、双侧10例。站立负重痛多见,休息痛较少。 临床表现 疼痛一般出现在晨起或久坐后,站立和行走时,严重者不敢用患足负重,重心偏向键侧,足尖着地行走出现跛行样。足跟底部发热针刺样跳痛,惧怕行走,行走片刻后疼痛可以减轻,少部分伴有休息痛。 检查诊断 体格检查时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稍内侧可扪及骨性突出物,局部压痛使疼痛加重。 影像学诊断 X线; 侧位片可见密度增高的跟骨骨刺影。 针刀操作 患者俯卧踝部垫枕,跟部消毒覆盖洞巾。 局麻后,术者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触及病侧跟结前下方硬结处,用4型针刀于硬结正中点进刀,刀口线与跖腱膜平行,刀体与足远端皮面呈60度角,快速刺入皮肤皮下组织,达骨刺骨端前面稍硬处。透过跖腱膜调整刀体,将刀锋移至骨刺前端硬结,进入骨刺与跟骨之间,直达骨面,此处为腱膜下滑囊跟骨脂肪垫存在之处,遇硬便切,切开3—5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数刀,刀下有松动感后,调转刀刃90度,向足近端和远端各铲剥3—4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告结束。刀口处覆盖创可贴,足底部做前后左右的弹拨手法,患足给以最大幅度的背曲数次,注意防潮湿。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足跟部疼痛消失,晨起或行走足跟无疼痛;好转:足跟有轻压痛,行走仍有疼痛,比治疗前减轻;效差:疼痛行走未减轻同治疗前。 结果:本组经针刀切割松解1—4次,168例中治愈132例,好转32例,4例效差,总有效率97.6%。 讨论 足跟痛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肥胖超体重患者多见。足跟部长期高应力因素,腱下囊及腱围组织慢性劳损,足跟部损伤,血肿渗出,吸收缓慢,局部组织变硬机化。扁平足,增加了足的负担,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足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由于牵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反过来,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惧怕行走。因跟骨结节处为跖筋膜及足底跖长韧带和趾长曲肌腱???点,足底外侧神经发出的一支细小神经正好穿过跖筋膜深面,跖筋膜的高应力作用,使得在跟骨结节前缘产生应力性肌腱炎,慢性纤维化进而骨化成骨刺,卡压了跖筋膜深部的跟前神经,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疼痛,刚好符合中医理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学说。针刀以针的形式刺入而发挥刀的作用,松解后骨刺周围组织变得疏松,新鲜血液易于灌注,组织得到减压。经多次治疗后部分骨刺可变软甚至消失,极大多数患者疼痛会消除。 小针刀经皮松解为闭合性手术,要熟悉局部解剖定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用时短、操作简单,疗效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王孝智.现代针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77.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1-13. [3]柳百智,王孝智.针刀治疗学基础,1997,36-39. [4]王自平.针刀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7-69. [5]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104-106.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