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流逝的光阴里承受苦难作家吕新
十八年前,一个在雁北山区呼啸的风声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接到了来自海峡对岸的陌生电话,著名诗人痖弦通知他获得台湾《联合报》颁发的小说奖。作为答谢,吕新发表题为《精确陈述最重要》的得奖感言,又一次把读者带回自己的故乡,那些荒烟蔓草遍布的乡村景象,透过夕照之下衰败残缺的古长城的墙头,还能够依稀望见从关外娶亲归来的四套马车,披红挂绿,叮当作响。
这位经常被评论界归类为先锋派的小说家如此独特,其创作风格更是几经变化。当年与他并称一时的先锋作家或搁笔已久,例如马原和孙甘露,或投身影视创作,例如潘军和北村,还有的近年作品质量下降,甚至流于平庸,例如余华的《兄弟》和苏童的《碧奴》。然而,弥漫文坛的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固执的山西人,只要翻开每一年大陆的主要文学刊物,几乎都能够读到吕新刚刚问世的小说。屈指算来,他已经发表七部长篇小说,四十多部中篇小说,其数量之多整体水平之高都是非常罕见的。回忆个人的阅读生涯,我曾经很动感情地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二十岁时阅读沈从文的《边城》和《长河》,发现文字里面隐藏着一种盈盈流淌的诗意,就像湘西的水和月光;年过三十,阅读吕新的《草青》和《梅雨》,开始惊叹那种如梦似幻的语言氛围和充满灵性的想象,宛若白蝴蝶的一双翅膀;而细读吕新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抚摸》和《光线》,又能够从中品尝到一缕缕的苦涩,感受到一阵阵的苍凉,就像雁北连绵起伏的山上吹刮着的无休无止的风。
我要郑重地推荐这位平静地生活在北方小城里安心创作的小说家,虽然他目前的声名和影响似乎不及莫言、贾平凹、韩少功等人,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文学史会给予吕新一个正确的评价。至少在我个人眼中,九十年代以来,他已经写下一批足以传世的经典之作,仅中短篇小说而言,就有《中国屏风》、《我们的谷仓》、《砒霜》、《芬芳》、《绸缎似的村庄》、《米黄色的朱红》、《我们》、《石灰窑》、《翩翩》等。限于篇幅,我只能简短地评述一下吕新的三部近作,分别是长篇小说《阮郎归》(2007),中篇小说《一天》(2008)和《哑嗓子》(2009)。
以词牌作为小说名称,在先锋派作家的笔下似乎司空见惯,例如苏童的《菩萨蛮》和孙甘露的《忆秦娥》。吕新的《阮郎归》亦以词牌为名,表面看来讲述的是叔侄二人在缓慢流逝的光阴里不断地轮回转世、受尽苦难的故事,令人遥想《幽明录》里所记载的刘晨、阮肇二人(即古典诗词里多次出现的刘郎和阮郎)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忘返,及至归家才知道他们早已历经了百年沧桑,此地换了人间。这种生死轮回观的形成或许与作家的阅读和成长经历不无关联,尤其是拉丁美洲文学给予的启发,例如博尔赫斯的《圆形废墟》、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吕新的短篇小说集《山中白马》最初名为《仿佛山区轮回的语言》,从早期的中篇小说《手稿时代:对一个圆形遗址的叙述》、《发现》、《游园惊梦》和《荒书》的字里行间也不难发现以上三位大师给予他的深刻影响。对此,吕新本人并不否认:“现在,无论看谁的东西,我都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参照。我认真地研究过他们,因为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够影响我?有些人至今仍然像强烈的光线一样辐射着。”(吕新《八位作家和二十四本书》)
与此前的那些充满先锋意味不无晦涩的小说相比,《阮郎归》并没有给读者设置多少阅读的障碍。相反,我们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地进出于不同的时空,两位主人公的身份频繁地更换,令人眼花缭乱。上卷的叙述者是“我的四叔”,从清朝富庶的淮南盐商、杭州城门的守卒摇身一变,竟然沦落成一条唤做小四的牲畜,又相继转世为投奔红军的纨绔子弟和解放初期的乡村干部。下卷则由“我”来接替讲述,从秦汉六朝的铁匠和宫女,渐至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萧红和丁玲,直到当今失魂落魄的大学中文系讲师。最令人赞叹的莫过于无论前朝今世,巾帼抑或须眉,吕新总是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恰如其分地展示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整部作品读来,仿佛一扇扇绘满山水烟云的中国屏风,光影班驳,绝无类同,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说,《阮郎归》的取材和主题多少带有浪漫和传奇色彩,堪与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奥兰多》和法国女作家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相提并论,那么,吕新的中篇小说近作《一天》和《哑嗓子》可能更倾向于俄罗斯文学那种扎根现实充满悲悯色彩的和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的不朽传统。至少,在我阅读这两部超乎寻常的中篇小说时――每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足以出成单行本――首先想到的就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系列作品,例如《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和《古拉格群岛》。
《一天》的主人公周起云生活得如此卑微,易于满足而又充满同情心,在为主人磨豆腐、修护栏的一天劳作当中获得了存在的尊严,粗劣的食物和严酷的环境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相反,在对逝去的亲人的追忆当中独自忍受着痛苦品尝着幸福。小说本身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