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导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草学导论

   本 草 学 导 论 2 本草学的含义 本草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本草学与中药学 本草学与中医学 本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 1.“本草”一词的由来 “本草”一词首见于西汉班固《汉书》 《汉书·郊祀志》载,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侯神、方士、使者、付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与秦始皇、汉武帝求不死之药失败有关 一、本草学的含义 4 唐·颜师古注:“本草待诏,谓以方药本草而待诏者。” 《辞源》:“诏,皇帝诏书。待诏,犹言候命。汉时以才技征诏未有正官者,使之待诏。” 唐玄宗时始以待诏名官。 一、本草学的含义 5 《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本草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 ——知识分子地位,包括懂晓本草的学者地位提高了。 一、本草学的含义 6 《汉书·楼护传》:“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之。” 一、本草学的含义 认识和使用药物的一门学问 记载这门学问的著述 掌握这门学问的专业人士 9 《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10 车前子的考证 《说文》云:苢,芣苢,一名马写。其实如李,令人宜子,周书所说。段玉裁注云:玉会篇曰:康民以桴苡。桴苡中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 《本草经集注》车前子条有陶隐居注云:韩诗乃言芣苢是木,似李,食其实,宜子孙。此为谬矣。 《尔雅》:芣苢,马写。马写,车前。郭璞注云: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虾蟆衣。 《广雅》:当道,马写也。 陆玑诗疏:芣苢,一名马写,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车前子是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可煮作茹,大滑,其子治妇人难产 11 通过考证,大体上可以认定,《诗经》中的芣苢,就是后世本草文献上的车前子。再由源及流,看一下车前子功效与主治记录的发展变化。 12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名医别录》中却说:“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 。 13 对车前子“宜子孙”的功效,后世本草学家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医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排除了。 到了《本草纲目》时,该药的主要功效就被概括为“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与今日的中医临床有关车前子单味药和以车前子为组成成分的复方的使用实践颇为吻合。说明,很多中药功效的发现和记录有一个不断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的过程。 14 药物学 研究药物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新药等。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15 1.本草文献研究 本草专著(主流本草/支流本草) 医书、方书、类书、农书 野史、笔记、杂谈 古代有关典籍 现代研究论文 二、本草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6 古代有关典籍 《周易》 《周礼》 《书经》 《尔雅》 《山海经》 《水经注》 《吕氏春秋》 《汉书·艺文志》 17 2.本草考证 品种来源及更替 主要产地及变迁 药材形态及特征 药材的真伪优劣 炮制制剂传统工艺 性能效用的确定 道地药材的形成 二、本草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8 3.本草学发展史(见后) 二、本草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9 1.药、毒药、中药、中药学 2.中药学是本草学的延续和发展 学科层面的中药学 学科分化与综合——“系统中药学” 专业设置层面的中药学 专业设置方向的中药学 现代方法、技术的采用 三、本草学与中药学 20 同一个医学体系 同一个理论体系 同一种认识模式 母系统与子系统 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 四、本草学与中医学 21 1.萌生前的传说与考古学依据 父系氏族社会 神农、黄帝、尧、舜 神农教民稼穑的传说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原始农业畜牧业——农耕时代 五、本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2 2.夏、商、周三代 夏代 起制定了历法 观天象、气候、物候 制夏历以适农时  商代 酒、药酒、汤液使用 甲骨文“鬯其酒”的记载 班固注:“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 ”  五、本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3 周代 宫廷医官设置 药物治病,食物养病的记载 《诗经》、《离骚》、《山海经》、《万物》对植物和药物的记载 五、本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4 3.两汉 西汉关于“本草”的记载: 本草已成为医生必修的学科 东汉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五、本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5 1.中华文化的多源一体 地域性、渗透、融合 地域文化特色继续存在 六、本草学的文化背景(一) 26 六、本草学的文化背景(一) 黄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