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教学案例

感田园之乐,品文字之真 ——《归园田居(三)》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这个学期已学过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对于陶渊明和其文风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内容美和语言美。据此,设置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诵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具体地说,首先是掌握诗歌朗诵得方法,注意朗诵时的重读、节奏、停顿和感情。并且采用多种朗读方法:默读、齐读、个人朗读等等。其次是通过朗读有效地把握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语言。将诵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和体验作者情感。为了能让学生既能个性化地发挥,又落实文本,在整体感知中以双填空的形式设计了问题:“你在诗中 ,可见陶渊明的农事生活是 的”。引导学生感受到陶渊明虽然身处艰辛的农事生活中,但仍感快乐的心情。为什么能快乐?因为“愿无违”。巧妙地过渡到学生对“愿”的含义的理解上来。 这个问题的教学设计,同样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摆出材料(陶渊明不位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归园田居一》的节选)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诗歌说说“愿”的具体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删选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品味诗歌语言。这首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并且将平淡的语言和醇美的意境有机融合。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说说我最喜欢的字、词、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谈,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内涵的目标。 最后,趁热打铁,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熟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朴素醇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朗诵古代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删选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体会淘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学期我们在《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品一品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共有五首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 2、作者简介(教师在投影上给出填空题目,学生回答) “陶渊明, (朝代)著名诗人,著名隐士。又名 ,字 。”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朗诵 自由诵读。 要求:(1)划分节奏 (2)圈出重读 (3)注意停顿 (4)把握语速 2、个别同学诵读,其他同学根据以上要求指出其优缺点。 3、齐读诗歌。 (二)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是什么?——陶渊明的农事生活 三、品味赏析 1、请用“从诗中 ,可见陶渊明的农事生活是 的”填空。 (1)学生品读诗歌,圈划词句 (2)探讨交流 2、再读诗歌,结合资料说说“但使愿无违”中“愿”字含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写于他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 四、品析诗歌的语言美 请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品一品其朴实、醇美的语言,圈划出你最欣赏的字、词、句,并推敲其深意。 五、背诵诗歌,并做小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 课堂实录(片段)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师: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学习、吃饭、睡觉都是生活。 生:我知道了,是农耕生活。 师:非常好,更贴切地说是农事生活。那么陶渊明的农事生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自由朗诵诗歌,圈划出关键词,用“我从文章哪里看出陶渊明的农事生活是怎样的”形式来回答。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划出关键字、词、句) 生:我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农事生活是辛苦的。“晨”可以看出他很早就起来干活了,“月”可以看出他干活干到很迟。 师:观察很仔细,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很辛苦。 生:我是从“草盛豆苗稀”一句看出陶渊明的农事生活也是很艰辛的。因为他种的是豆子,可是豆子稀少、杂草丛生。 师:嗯。那么从此可见陶渊明善不善于种地啊? 生:不善于!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呢? 生:我从“带月荷锄归”一句的“荷”字也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农耕生活是辛苦的。因为他不仅仅早出晚归,还背着个大锄头。 师:对!这里的“荷”字念第四声,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