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与聆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倾诉与聆听

倾诉与聆听 ——对作文功能本质化的教学追求 教学设想: 什么是作文的本质功能?其实很简单:作文就是为了“表情”、“达意”,与说话一样,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感受。仅此而已。可事实上,我们在一直以来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赋予了作文太多的责任,使作文成了文以载道的牺牲品;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作文成了言不由衷的堆砌物。无论是哪一种倾向,显然都违背了对作文本体功能的基本确认。一个人要生存,要工作,必然要与周围、与社会发生交往,而写作就是交往最常用的途径之一。要让大家领悟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千万要摆脱作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意识和行动,那是写作的堕落。真正的写作必须是为自己的,而不是功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根植“为自己写作”的观念,训练学生“为自己写作”的习惯,也就是能让学生顺畅的抒写自己的心灵、洋溢自己的个性,在情动于衷时能很好地倾诉自己。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视,尤其重要的是要乐于、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我们以为这有别于以往讲的一般下水作文。因为倾诉式的导写的出发点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情感性的(当然也不排除一般下水作文的真情流露),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作文技巧,而是为了表达教师自己的感情。它虽然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的导引,但更是一种积极的姿态。它的示范性在于让学生窥见了教师的真性情,也让他们感受了真情的力量。冰心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那我们对这个世界也应该是充满着个人化的心灵体验的。教师由于生活阅历、感受能力、思辨能力往往都高于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率先表达出为自己、为生活、为人生、为创造的自我的本能冲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对理解、宽容、亲情的渴望,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体验,对自然、社会变化的感悟、思考等。这样的榜样力量、启发动力,比冠冕堂皇的空洞说教有力得多。教师的倾诉只要是真挚的,学生的聆听也一定会很投入,他们在感受教师的人的性情时,也一定能体会到教师的文的魅力。这样,教师的倾诉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场”,或者说是特殊的“催生素”,既让学生受感染,也让学生受教育,更让学生有激情。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激发下也会产生强烈的倾诉欲望而激发了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感觉到要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挥洒生命的才情是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师生面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时,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上去表达,相互倾诉又相互聆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角色转换,能让他们体验作文的本质功能,作文的成就感与效能感也能使他们自觉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使作文的表达效果尽可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聆听”要有一个很客观、平和的心态。倾听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态度。学生的“倾诉”,可能会很真实、真诚,也可能会很琐碎、幼稚或者无聊,我们得先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悦纳学生真实、真诚、自然的表达自己,给他们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倡导学生在作文中去宣泄市井的庸俗、无知者的无畏、旁观者的牢骚,而是应该通过教师自己的作文示范和评改指导去规范学生作文,逐步剔除不规范、流于形式和琐碎的东西,慢慢形成理性、厚重、大气和青春的格调。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敏锐、他们的细腻、他们的创新、他们的热情……许多时候,我们是应该把学生当作我们的老师的。王尚文先生就说过教师在许多方面未必比学生高明。于是,我们的聆听就既有了感性的回应,又有了理性的支持,在师生双方的互动循环过程中,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激励、创作、反馈、回响的氛围,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通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作文而畅通,通向一个广阔而美好的新世界。就笔者个人的体会而言,教师切近的影响往往比“遥远”的作家、名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有效。 因此,我设想利用学生和自己对生活的不同视角,反映不同的体验和情感(也必定会有许多共鸣之处),以相互的碰撞与呼应来体现对生活的认识已经激发学生表达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设计: 很简单,面对同一事件时,用教师的笔去点击学生的心灵,形成师生同写、同乐的氛围。 我任教的班级在学校篮球联赛决赛(在学生们看来就是他们自己的NBA)上意外输球了,对学生们来说,仅仅体会了“我运动,我快乐”是远远不够的,此时的失败使骄傲的少年们有了不能承受的苦涩,而这,就是生活。 当天,我没有任何评论,也并不布置大家反思或者去作文(其实那时学生一定不会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我知道,孩子的体会与情感可能是短暂的,如果不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则是一切会如流水而去了,至少对大多数学生是这样)。 第二天语文课,我就什么也没有讲,只是读了一篇文章,是我昨夜写的。写的时候,我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