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38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38例临床观察
李亚平(甘肃省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 甘肃平凉 743400)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97-02
【关键词】带状疱疹 龙胆泻肝汤 皮肤针 拔罐法
近3年来,笔者采用内服龙胆泻肝汤,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0-72岁,平均38岁;病灶在头面部者4例,在颈、胸、背、上肢者17例,腰腹部者11例,臀腿部者6例,全部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二、治疗方法
(一)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柴胡10g,车前子20g,栀子10g,木通10g,丹皮15g,黄芩10g,丹参15g,甘草6g。局部红肿灼热者,加银花15g,板蓝根20g,大黄10g,蒲公英12g;疼痛剧烈者加元胡10g,红花6g,穿三甲8g,三奇3g;溃烂流水者加花粉10g,白芷12g,湿重者加苍术10g,薏苡仁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刺络拔罐治疗
疱疹分布区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先轻手法从疱疹开始的一端沿皮损区边缘均匀叩刺,直到疱疹的尾端,以表皮有少量出血为度,再用重手法叩刺疱疹,将其刺破后,随即在叩刺处用闪火法拔火罐,视疱疹面积的大小选用火罐,留10~15min,排放血量5~10ml,起罐后消毒干棉球摖净,用酒精棉球再涂局部,不用外敷药物,尽量暴露皮损部位,若面积过大可 在疱疹区分几次刺络拔罐,以拔罐后皮肤表面呈暗红色为宜,使水泡干瘪塌陷为度。每日治疗1次,连续3天后改隔日治疗1次。
三、疗效观察
(一)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皮疹消退, 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二)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治愈30例,好转7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3%。
四、病案举例
患者,男,42岁,农民,2009年3月1日初诊。自诉1周前,右腋下突发疼痛,2天后局部出现片状丘疹,渐渐粟粒至绿豆大小成族水泡,排列呈带状,疱疹群间皮肤正常,伴口苦咽干,易怒烦躁,经乡下卫生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肌注维生素B12,B1,口服吗啉胍,地塞米松治疗3天后,水泡仍扩散,疼痛加剧,夜不能睡,来我院就诊。查体温38℃,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蛇串疮”。给予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局部刺络拔罐治疗。3天后水泡消退50% ,皮色变白,病灶面积未扩大,疼痛明显减轻,体温37 ℃ 脉弦,苔黄而腻。继服5剂,并隔日刺络拔罐。2周后复诊,皮疹全部消退,留有黑色素沉着,无瘢痕,疼痛消失。
五、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认为多由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遂发为剧烈疼痛。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柴胡清泻肝胆湿热;黄芩、栀子降火祛湿热;银花、蒲公英、板蓝根清其热,解其毒,疗其疮;柴胡疏畅肝胆,清肝胆湿热;红花、穿山甲、元胡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根据“盛则泻之,苑陈则除之”的原则,以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施于病灶局部,令血出邪尽,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腐生新,使郁热邪毒随血而去,防止病情蔓延,截止病情发展。梅花针叩刺作用于十二皮部,刺激经络系统可使病灶局部皮肤组织中的气血得以疏通,皮下神经末梢的营养得以改善;拔罐疗法具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和脏腑等作用。故笔者认为治疗本病时采用内服药和刺络拔罐综合治疗见效快、疗程短、止痛效果好、无感染、无后遗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此外,治疗期间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和创面的清洁、干燥,防止搔抓导致继发性感染;拔罐过程中,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身体极度衰竭并发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此法;眼部发病疱疹患者,因不便刺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参 考 文 献
[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黄延龄.《无创痛针灸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