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ppt--第八章急危重病人的监护PPT
第八章 急危重病人的监护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王阳 急救医学 第一节 ICU的任务与配置 一、ICU的任务 1.ICU的产生背景 现代医院具有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现代设备水平、现代管理水平和较高的医学职业道德水平,以全方位的优势为病人提供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但是,医院内部学科、专业的划分和专科普通病房的组织形式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往往存在着人力、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的不足和工作不便,尤其当有大批病人集中出现更觉力不从心。虽然许多濒死病人复苏成功存活下来,然而其内环境的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尚需纠正,这些危重状态在既往的医疗水平背景下难以完成。这种分科病房、普通病房的模式已不适合急危重病人的需要,它需要各种资源的集中,以完成重大艰巨的抢救任务。所以,60年代后,伴随急救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飞跃,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运而生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急救医学 第一节 ICU的任务与配置 2.ICU的概念 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专业学科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各种可能得到的最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ICU的急救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的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3.ICU的任务 ICU的基本任务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地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急救医学 第一节 ICU的任务与配置 4.ICU的范畴 ICU收治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随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的患者,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急救医学 第一节 ICU的任务与配置 二、ICU的配置 1.ICU的模式 从ICU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综合ICU、专科ICU及急诊ICU,急危重症急救主要由综合ICU和急诊ICU实施,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建立与急诊科一体化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ICU收治的病人主要是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 2.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设立,一般ICU监护病床数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最佳;监护病床使用率75%左右为恰当。 3.ICU的医务人员配备 ICU的人员编制应根据床位数而定。医师定编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1。护士的定编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如维修人员、呼吸治疗师等。 急救医学 第二节 危重病情监测技术 一、体温监测 正常人皮肤温度主要由血液循环状态决定,肢体温度和色泽反映末梢灌注情况。患者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红润,表明组织灌注好;四肢冰凉、皮肤苍白表明组织灌注差。体温正常值随测量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0~37.0℃,肛门内温度为36.5~37.7℃;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波动范围不超过1℃。 1.监测方法 (1)腋测法:为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该法简便、安全,不易发生交叉感染。(2)口测法:该法结果较为准确,但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3)肛测法:该法测值稳定,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急救医学 第二节 危重病情监测技术 2.测温装置 (1)玻璃体温计:常用,但有易碎、汞吸收中毒及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2)电子温度计:目前常用电子温度计型号较多,有两个插孔用于监测中心温度与皮肤平均温度,并显示其温差。 3.临床监测 (1)体温过高:按发热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0℃)、中等热度(38.1~39.0℃)、高热(39.1~41.0℃)和超高热(41.0℃以上)。发热的热型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和不规则热等。(2)体温过低:人体温度在34~36℃时为轻度低温,低于3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