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书体(文字) 汉字学 教学课件 PPT
第三节 春秋战国期间的各种文字 文字从商代开始,书法也从商代始。文化史的兴盛,晋字,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风骚。 汉字形体的变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结构的变化,篆隶草真行什么时候产生,各有什么特点;二是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欧颜柳赵,各有不同的风格。 “字如其人”。 如同文学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一样,汉字书写的各种形体,不同的时代,也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代表性作品,各有风范,凝聚着汉字书写艺术的精灵与光辉。 甲骨文的刻写,受到工具和对象的限制。但是,“透过刀锋看笔锋”,从象形字,还可以看到既注意文字的笔画安排,又不失其素描式的写意神态。 金文,周代的金文代表作,有质朴端庄、遒劲自然的《毛公鼎》、《大克鼎》,雍容厚重、雄奇挺拔的《大盂鼎》、《大保殷》,圆润工整、柔合健美的《静殷》、《墙盘》。体势风格多样化。 石刻文,产生于战国时代的秦国。秦始皇在位12年间的六块记功刻石:泰山,琅琊,绎山,碣石,会稽,之罘。秦始皇四次巡游的刻石。琅琊刻石,东巡第三刻,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全文496字,为秦代刻石之最(李斯小篆之杰作)。秦四山刻石拓本,为泰山,琅琊,绎山,会稽。之罘原石早已散失,碣石也早已堕入海中。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玺印文,秦玺印用规范统一的小篆,印盛于汉,汉印平方正直,端庄浑厚。 简帛文,秦汉以前的书法真迹,一般只能在简帛盟书中才能看到。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的楚帛书,900多字) (盟书:书写在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 侯马盟书: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盟书。大多用朱书写在玉片上,共约一千余件,其中文字可辨识而作了临摹的有六百五十六件。多数人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末期之物,主盟人是赵孟。(P172,P185) 盟书是65年12月在山西侯马市秦村发现的,曲沃县农业中学的师生在荒地取土时发现有朱书字迹的带土石片和玉片,共60多件。后国家组织发掘出土了盟书五千余件,其中有1/10是玉石片,字为晋国古文,即蝌蚪文一类。) 一、关于战国文字 这一时期是社会转形期,思想意识上百家争鸣,大大小小的战争频仍,文字也进入了比较复杂的时期,表现为多个国家,所以多种文字并行。 金文,简帛文,石刻文,陶文,货币文,玺印文。《说文》所收的籀文(225字)和古文(510字),大概就是这个时期的石鼓文和简帛文。 籀文,据汉代人说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名籀的人所作《史籀篇》中的字,因此得名。 古文,秦以前所写的经书的字。出于壁中书,由邹鲁儒生写成。 蝌蚪书,(鸟虫书,虫书)篆书类手写体的总诨称,因笔画似蝌蚪而得名。往往包括手写的籀文、古文、篆文,因为用硬笔蘸漆来写,所以落笔漆多而重,尾部自然就细,很象蝌蚪的样子而得名。 二、战国文字的特点 联系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特点,社会动荡,诸侯割据,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引起文字的发展变化也是巨大的和比较自由的。 ㈠ 文字异形 有不同的刻写材料、刻写工具的限制,有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使用不同的简化方式,等等都可造成文字形体间的差别。 ㈡ 讹变激烈 复者贞皇 ㈢ 新的近似形符的发生 由于书写的随意和简化的趋势造成。 隹尹,焦鱼,又丑,五正,足疋 ㈣ 组合形符的增减和变换 一些看起来较简单的字形,好象不能尽意,人为地加上形符:辵言口心 形符看起来太多或重复,也可以随意简省。从楚 形符位置可变换,义近形符可改变。 ㈤ 兼体式合文增加 部分形符两字兼用。 ㈥ 组合声符的变换 变换声符,和形符的变换一样,是造成一字异体,而不是两个字。 第四节 秦代的小篆和秦隶 一、关于小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文化方面的统一文字,就是用规范的古文字体小篆,取代了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纷繁的文字使用局面。小篆跟秦系文字一脉相承,又吸收各国文字的优点整理而成,明显地带有人为的痕迹,就是规整。 二、小篆的特点 ㈠ 线条化 将原来的象形符号线条化,线条圆转均衡,粗细如一。(诅楚文) ㈡ 简省化 跟先代文字相比,削减繁复部分,结构简单。 ㈢ 定型化 就是 “规范化” 的内容,从偏旁形体、构成和位置作了统一的定型。 ㈣ 由此产生的新的近似形符 大规模整理和规范之后,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些新的形近形符又出现了。 三、秦隶特点: ㈠ 篆草并见。 ㈡ 简化篆书的偏旁形体,改变篆书的笔画体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