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科程志刚主任PPT.ppt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科程志刚主任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科程志刚主任PPT

* * 梨状孔外下缘、牙槽突底部及上颌结节上方,水平向后延伸至上颌骨翼突缝附近 经过鼻骨、泪骨、经眶内下至眶底、沿颧颌缝达上颌骨翼突缝处 经过鼻骨、泪骨、眶部,沿颧额缝、颧颞缝,向后下止于上颌骨翼突缝 * * 骨折块移位 咬合关系错乱 眶及眶周的变化 颅脑损伤 上颌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 * * 骨折段向后下移位 咬合关系错乱。 * * 55%~72% 临床分类 复杂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嵌叠性骨折 洞穿性骨折 按骨折段有无牙存留 青枝骨折 闭合骨折 开放骨折 按骨折的性质 下颌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 * * 骨折部位 颏部骨折 颏孔区骨折 下颌角部骨折 髁状突骨折 下颌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 Fracture of Mandible * * (一)骨折段移位 下颌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 骨折的部位 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 骨折段上是否有牙 咀嚼肌的牵拉作用 决定因素 Fracture of Mandible * * * * (2)颏孔区骨折: 一侧颏孔区骨折时,前骨折段可向下方移位并稍偏向外侧,后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且稍偏向内侧。 双侧颏孔区骨折时,两侧后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前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致颏部后缩及舌后坠和呼吸困难。 * * * * (3)下颌角部骨折: 骨折线位于咬肌内时,骨折段移位不明显, 如骨折线咬肌前缘,则前骨折段向下内移位,后骨折段向上前移位。 * * * * * * * * (4)髁状突骨折: 单侧髁状突颈部骨折可见下颌偏向患侧,患侧后牙早接触,前牙及对侧牙开合。 双侧髁状突颈骨折表现为双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 * * * * 特点: 创缘不整齐,有异物,疼痛 轻度出血或淡黄色血浆渗出 1. 擦伤 Abrasions 性质: 粗糙物体 皮肤表皮层及浅层真皮层 处理: 清洁创面,去异物,干燥/烧伤湿 润膏涂擦,继发感染者行湿敷 * * 1. 擦伤 Abrasions * * 2. 挫伤 Contusions 特点: 皮肤淤斑、肿胀、疼痛 性质: 钝器或跌倒至硬质物体 皮下组织(无开放性伤口) 处理: 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 恢复功能 * * 性质: 较大机械力量的钝器打击 3. 挫裂伤 Contusions 特点: 创缘不整齐、锯齿状、裂口广、可伴有 紫绀色的坏死组织及开放性骨折 处理: 清创缝合 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 * 3. 挫裂伤 Contusions * * 性质: 尖锐物体或利器 4. 切割伤及刺伤 Incised Puncture Wound 特点: 边缘整齐、出血、或入口小而伤道深 软组织 处理: 清创缝合 * * 性质: 动物(如狼、狗、熊等)或人 5. 咬伤 Bite Wound 特点: 有齿痕,污染较多,易于感染 处理: 彻底清创,控制感染、肉芽长出后皮片移植,破伤风和狂犬疫苗应用 * * 定义 清创术 (Debridement) 对局部伤口进行的早期外科处理防止伤口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基本方法 * * 【方法】 一 冲洗伤口 1.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洁剂擦净。 2.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和1%-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软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 * * 清理伤口 1 冲洗创口后,行创周皮肤消毒、铺巾进行清创处理。 2 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小块离体的唇、舌、鼻翼及眼睑等组织,在无感染和坏死的情况下,可以保留,缝回原处。大块撕脱组织,含有知名血管者,可行血管吻合后原位缝合。 * * 3 进一步去除异物如有金属异物,表浅者可借助于磁铁吸出;深部者可通过插针X线定位后取出。但有急性炎症、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准确、术前准备不充分或异物与伤情无关者,可暂不摘除。 * * 三 缝合伤口 (一) 缝合的基本要求 1 正确对位,分层缝合。 2 尽量消灭死腔。 3 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缝合,以免裂开及愈合后疤明显。 4 二创缘如果一侧是固定的,一侧是游离的,原则上先缝 游离侧,后缝固定侧。 5 要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 (1)缝合时应包括皮肤全层。 (2)皮肤创缘二侧进针间距应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 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