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林庆丽 (福建省沙县医院 福建沙县 3655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功能锻炼可避免或减轻骨伤科病人后遗症的产生,减轻伤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结论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是促进骨伤科病人康复的关键所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50-01 骨伤科疾病的致残率较高,尤其是以工矿企业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多见。这些损伤比较严重,不但可造成脊柱、四肢骨折, 血管、神经损伤,关节脱位,还可合并截瘫,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骨科病人有治疗时间长,易留有功能障碍的特点,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两大原则。在临床往往比较重视整复固定,而忽略治疗时期的功能训练。功能训练的实施,对于防止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畸形、肢体功能不全,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现对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综述如下: 1 功能锻炼的原则 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即早期、中期和后期[2]。早期是指病人伤后2周以内,中期是指病人伤后3-6周内后期的锻炼,后期是指病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一般已经去掉,关节活动范围也逐渐恢复正常。各时期的功能锻炼必须以保持骨折对位,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防止畸形为前提, 并向病人讲明锻炼的方法及意义,帮助病人适应角色,树立病人战胜伤残的信心。正确指导病人从骨折整复固定后就开始功能锻炼,并且贯穿于全部疗程之中。功能锻炼的的次数以及幅度要根据骨折的临床过程以及骨折的部位、稳定程度来确定, 运动幅度应由小到大, 持重量由轻到重,增加锻炼的次数次数应循序渐进,同时,应避免能引起骨折端旋转、分离及成角的活动[3]。 2 护理与指导 术后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能避免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关节粘连的发生[4]。 2.1 脊柱骨折的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必须卧硬板床,并将骨折后突畸形处垫高,3-4天以后应指导病人积极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伤后1-2周左右,做五点练功法使脊柱强力过伸。每日练功3至4次,并逐渐扩大运动幅度,逐日增加运动次数,以至完全康复。 2.2 上肢及颈椎骨折功能锻炼 首先要对整复固定后肢体的肌力、感觉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护理诊断,并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早期患者的功能锻炼主要以练习伤肢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肘关节部位以及前臂骨折主要做掌指关节的伸直与屈曲活动。 2.2.1 手功能锻炼方法 包括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拇指对指练习、揉转石球或核桃、分指练习外展内收、捏橡皮球或拧毛巾等锻炼方法。上述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每次大约20-30 分钟,坚持反复练习。 2.2.2 肩关节与肘关节的功能锻炼 应先做伸掌握拳活动,再做吊臂和提肩动作,以锻炼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每日可作5-10次,每次30-50遍,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3 下肢创伤功能锻炼 下肢创伤的功能锻炼主要是恢复患肢的负重和行走能力,不但骨折要求对线良好,而且关节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在骨折整复、夹板固定、牵引或手术、石膏固定以后,除踝部骨折以外,均应当及时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使整个下肢用力,然后再放松, 每日10-20次,每次10-30遍,循序渐进。 2.4 定期检查、评定疗效 在病人功能锻炼期间,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病人功能锻炼的效果,并根据其锻炼的效果和骨折的愈合情况,调整锻炼的内容,修订功能锻炼计划,同时,又可以让患者看到锻炼的效果,树立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心,促使患肢功能早日康复[5]。 3 小结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质量也在日益提高,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和体位转移技术是骨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正确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骨伤科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护理人员要强化训练患者及家属掌握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步骤,及时进行有效地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使病人建立一种战胜伤病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全身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快伤病的愈合时间,缩短疗程;还可以加强患者自身体能和体力的恢复, 以适应今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