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学原理)简明中国教育史课件6.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原理)简明中国教育史课件6

(二)教师论:《师说》 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关于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 (四)人才论 1、关于培养人才:整顿国学,重视学校教育 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 严格选拔学官,整顿教师队伍 2、关于选拔人才:斥责科举选士之弊及科举内容的不合理 3、关于爱惜人才:发现人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 二、柳宗元 (一)论教育目的与内容 1、教育目的:培养“贤者” 2、人才标准:行“大中之道” 3、教育内容:“取道之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论教师 提倡尊师重道,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提出“交以为师”的思想 二、唐代学校行政管理与制度 1、师生来源 2、入学制度:束修礼 3、课程设置 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 九经: 大经:《礼记》《左传》 中经:《毛诗》《周礼》《仪礼》 小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 4、学校管理 学无所成、不堪教诲 轻视、侮辱教师 5、休假制度 常假:旬假、田假和授衣假 制假:传统节日、祝日 6、考试制度 旬试 岁试 毕业试 三、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学制体系 官学系统的封建等级性鲜明 学校与科举的关系极为密切 普通学校与专门学校兼顾 管理制度日趋健全 扩大了国际国内的交流 第三节 隋唐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制度,是指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官吏的一种制度。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创设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开始。 一、科举产生原因 1、政治原因 打击士族地主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补充官吏队伍,满足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愿望。 笼络知识分子。 2、教育导向 二、唐代科举的程序 1、考生来源 生徒 乡贡 宾贡 2、具体程序 报考 考前:行卷 考中 考后 吏部复试:书、言、身、判 近试上张水部 张籍答诗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头问夫婿, 齐纨未足天下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落第》 《再下第》 《登科后》 孟郊 孟郊 孟郊 晓月难为光, 一夕九起嗟, 昔日龌龊不足夸, 愁人难为肠。 梦短不到家。 今朝放荡思无涯。 谁言春物荣, 两度长安陌, 春风得意马蹄疾, 岂见叶上霜。 空将泪见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良人的的有奇才, 长安此去无多地, 何事年年被放回。 郁郁葱葱佳气浮。 如今妾面羞君面, 良人得意还年少, 君到来时近夜来。 今夜醉眠何处楼。 三、科目与方法 科目 考试项目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明经 帖经(每经10帖,每帖3言,又兼《论语》8帖,《孝经》2帖) 口试 时务策(3道) 进士 帖经(帖1大经) 杂文(2道) 诗赋(各一道) 时务策(5道) 明法 帖(律令每部10帖) 策问(律7条令3条) 明书 帖(《说文》6帖,《字林》4帖) 口试 策问 明算 帖(《九章》3帖,《五经算》各1帖《缀术》6帖,《辑古》4帖) 口试 秀才 策问(5道) 科举方法 1、帖经 2、墨义与口义: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所谓四者何也?对曰: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命也义。谨对。 3、策问 问:古之人有云:“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而周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原其所以为心,皆非故立殊而求异也,各适于时救其敝而已矣。夏殷书存者可见矣,至周之典籍咸在。考其文章,其所尚若不相远,乌所谓三者之异云乎?抑其道深微不可究欤?将其词隐而难知也?不然则是为谬说矣。周之后,秦、汉、蜀、吴、魏、晋之霸亦有尚乎?无也,观其所为,其亦有意云尔。循环之说安在?吾子其无所隐焉。 问:夫子曰:“洁净精微,易教也。”今习其书,不识四者之所谓,盍举其义而陈其数焉。 4、诗赋 《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