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兰芳与齐如山.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兰芳与齐如山      梅兰芳能成为当代京剧宗师,自有多种因素。而他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合作、互助,恐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梅兰芳同时代的文人中,与梅兰芳有过交往、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先后有齐如山、欧阳予倩、包天笑、张彭春、冯耿光、田汉、费穆、吴祖光、许姬传等等。而其中交往最早、影响最大的,应该数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阮元的门生,父亲是翁同的门生。齐如山自幼受家庭教育,博习古代经史,19岁进北平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庚子事变,同文馆停办后,他经营商业,后几次游历西欧各国。在英国,他曾遇孙中山,据说他还把在北平的义兴局作为秘密革命机关,为辛亥革命出过一些力。   齐如山的故乡昆、弋腔曾很盛行,他的父辈都喜欢戏曲,常带他看戏,使他从小就带有戏曲“细胞”。在同文馆读书时,他也常和同学们看戏,对戏曲发生很大兴趣。在游历西欧时,他又观看了一些欧洲戏剧,对歌剧、话剧都作了观览。回北京后,他从此专心从事戏曲研究。这时,他已是三十五岁以后,正当壮年。   齐如山开始对京剧并不太熟悉,也不太热爱,在欧洲看了西洋戏剧以后,回来再看京剧,大不满意,认为处处不太合理,还写过一本书名曰《说戏》,立论就是完全反对京剧的。后来,谭鑫培、田际云为正副会长的正乐育化会约他讲演,他讲了三个钟头,内容就是说京剧一切太简单,又把西洋戏的服装、布景、灯光、化妆等等大略介绍了一下。这个讲演受到了出乎意外的欢迎。从此齐如山便与京戏界中人认识了。为研究京剧,他跟京剧界人来往很多。一般的外界人,尤其是官员、学者与戏界人士来往,大都只要认识好角,而齐如山则不分好坏都认识、相熟,因此帮他忙的人很多。他认为,“你想要问一个人专门的技术,那你要问该行的好角;若问京戏界全体的事情,那你就各行都得问。生行的问生行,净行的问净行,关于行头就得问管箱之人”。每逢看戏,他在后台,总有人围着他说话,人们也很愿意告诉他关于衣服、盔帽、勾脸、把子、检场、音乐等等。他随身带着本子铅笔,边问边写。演员家中他也常去,婚丧事他也必到。每天回家,便把当天所得记录在本子上。最初是随便写,不知分类;后来便分类记录,共写了好几捆本子。齐如山根据这些所得记录,再参看原有的戏曲书籍《燕兰小语》、《明僮录》、《度曲须知》、《扬州画舫录》、《剧说》等等,感到京剧理论太少太贫乏,太不受人重视。于是,他感到自己过去对京戏的反对和轻视都是不对的。京戏是有道理的,只是未加综合整理分析、湮没失传很多。他认为,“学界中人,不但新学者鄙视国(京)剧,而旧学者也以为它是小道,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也没有人来研究”。他根据自己所得所知,写了十几种京剧理论著作,《说戏》之外,有《观剧建言》、《中国剧之组织》、《戏剧角色名词考》、《京剧之变迁》、《脸谱说明》、《脸谱图解》、《国剧身段谱》、《上下场》、《戏班》、《行头盔头》等等。这些论著,很多是属于京剧基础理论建设范围,在当时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也有些著作如《京剧之变迁》汇集作者历年登载报刊的文章,以谈京剧历史变革为主体。由于齐如山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较多,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京剧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观点比较先进,主张京剧革新,对旧东西并不一概否定,对新东西也不盲目肯定。这些著作,比起旧时的《伶人小传》、《梨园逸事》来,自有其进步意义,就是对现在的京剧改革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该说,齐如山的京剧理论为京剧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齐如山对京剧事业的更大贡献,在于他和梅兰芳的合作,在于他为梅兰芳所编写的几十部京剧剧本。   齐如山在认识梅兰芳以前,就曾编写过话剧剧本《女子从军》(非《木兰从军》),又为梆子班写过《新顶砖》、《新请医》,都未能排演,有些灰心,于是不愿再轻易编戏,而只是看戏。   1912年,梅兰芳已在京剧界有了很大的叫座能力,齐如山几次看了他的戏后认为:“艺实平平。可是有他特别长处,就是天赋太厚,‘学界中所谓天才太好’。”戏界老辈常说,演戏有六个点,合于六点便是好角,差一个点就要减色若干。这六个点就是:第一点是嗓音好,第二点是会唱,第三点是身材好,第四点是会动作,第五点是面貌好,第六点是会表情。嗓音好,不会唱,或者是身材好,不会动作,或者是面貌好,不会表情,都不能成名家。一、三、五三点是以天赋为重,人力帮助甚微。二、四、六点以人力为重,指点好,传授好,自己再用功,定能有很大功效,很大成就。齐如山认为梅兰芳前三个点都很优越,后三个点可以加工,会很快进步的。他就想多看一看梅兰芳的戏。一次看梅兰芳演《汾河湾》后,他给梅兰芳写了一封长达约三千字的信。这是齐如山给梅兰芳的第一封信,从此也就开始了梅兰芳与齐如山二十年的合作史。现摘录原信其中的一段。   “昨观《汾河湾》,演得很好,一切身段,都可以算是美观,尤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