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岸玄坛庙 寻找抗战时的“中国好莱坞”.docVIP

南岸玄坛庙 寻找抗战时的“中国好莱坞”.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岸玄坛庙 寻找抗战时的“中国好莱坞”   其实是中国电影界的扛鼎主力,创造出了电影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而那段辉煌的历史,就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当时,重庆不仅有“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这样的专业电影摄制机构,还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谍战大片《孤岛天堂》,第一部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第一部空军题材的故事片《中华儿女》……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重庆作为大后方,不仅有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白杨、秦怡、舒绣文、张瑞芳,还有著名的剧作人阳翰笙、夏衍、田汉,以及杰出的电影导演史东山、应云卫、何非光、沈西苓等人。而其中,白杨、沈西苓等人都效力于有“中国好莱坞”之称的中央电影摄影场。   那么,7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电影摄影场是否还幸存呢?      线索之一:白杨故居      根据零星报道和有关人士回忆,中央摄影场的旧址大致应锁定在南岸玄坛庙黄家巷一带。但是,黄家巷这个地名说大不大,说小也确实不小。   从解放碑坐321路公交车往弹子石方向,在市五医院下车,便是玄坛庙。连续问了数人,竟无一人知道“中央电影摄影场”,即便是年纪较大的人也都表示不知道。无奈,还是得扩大范围,从“黄家巷”找起。经人指点,记者穿过马路,从一条岔路向江边方向走去。一路打听,终于到达了黄家巷(当地人读作“gang”)境内。然而记者四处询问,却仍然没有线索。   正当寻找陷入僵局,我们想起了另外一条线索――白杨故居。有资料提到,位于玄坛庙黄家巷6号的一栋房屋,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红遍整个大江南北的著名影星白杨的故居。而中央电影摄影场,恰好就与白杨故居毗邻。记者找到附近房屋的门牌,上面赫然写着389,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沿着号数递减的方向走去,就能通过白杨故居找到中央电影摄影场旧址了。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垂直而下,古木森森的斑驳树影里,我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就这样,几经周转记者终于找到了白杨故居。从外面看,这是一座门额上题有“嫣庐”二字的独门小院。有比较明显的补修痕迹,下面是青砖,上面则是新补的红砖。推开门进去,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竟然一点没有破败沧桑的气氛。据现居于此的房客们说,目前这里一共住了六户人家,分楼上楼下两层,这些人都只是暂时租住这里。   记者进屋后看到,楼梯和室内的地板都由红木铺就,而且房屋格局和柏木地板都保持了原先白杨居住在此的原貌。从墙体的纹路,梯间的多边形小天窗以及掉漆的木地板上,我们依稀还能想见白杨当年穿着旗袍穿行于此的美丽身影。      “中国的嘉宝”在重庆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抗战时期,躲避战乱迁来重庆的众多女明星中,为什么白杨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她在山城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最后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白杨是从水上来的。1937年10月中旬,刚刚和赵丹一起出演了名动一时的都市青春题材片《十字街头》的白杨,受邀来到重庆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在重庆的这个时期,白杨和其他爱国演员一起,走上街头,表演了包括《放下你的鞭子》在内的许多极富教育意义的街头剧。实际上,这种新颖的形式很受老百姓欢迎,而且也确实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士气的作用……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在演艺界名动一时的佳话:时任重庆市市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的李宏锟,派人送来请柬,说市长要为白杨接风洗尘。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白杨非常明白李宏锟的意图,对骨气很硬的白杨来说,“演戏就是为了打东洋”,而并不是为了荣华和虚名。于是,她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李宏锟以及其他地方官员豪绅的邀请。   尽管这样的拒绝使白杨后来吃了不少苦头,但她并没后悔。后来,在沈西苓来到重庆时,白杨更是全副心思投入到这个天才导演在重庆的唯一一部、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部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中去了。      一个天才导演的完美谢幕      关于沈西苓,尤其值得重庆人怀恋。这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天才导演所显示出的艺术才华,从地缘上来说,沈西苓和重庆人更亲,因为他至今仍留在重庆――1940年12月17日,年仅36岁,却将毕生所有心血和才气都倾注在电影艺术上的年轻导演沈西苓因病离世,被葬在重庆南岸的沙罐窑一带。尽管几经查访,但记者仍然无法找到沙罐窑的确切所在地。不仅地图上没有,就是老一代的重庆人也都不能说出这个已经消失的地方了。   我们只能根据资料,知道当年沈西苓举家迁来重庆,曾无怨无悔地投身到抗战宣传事业。和白杨等影星一样,那时候,他也面临着生活的拮据和困窘,然而比起物质生活的窘境,令他更为苦闷的却是无片可拍的现实处境。据说,在当时,连“中国电影制片厂”一年的生产费用,也赶不上一个美国电影演员年收入的二分之一,更别说“中央摄影场”了。再加上战时拍电影与战前拍电影的物价指数比,二者相差可达数百倍。在这种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