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串联”的峨嵋山记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爬山 “串联”的峨嵋山记忆   康儒林,山西人氏   上过军校,当过兵。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执行任务、出差、办事等各种机会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   退役后,又利用各种假期的机会,继续行走于户外的各种不知名的地点。   花甲之年后, 还继续着这样的旅行。   旅行还在他的内心,他还会这样的走下去。      1967年      文革开始后的第二年,我在海军南海舰队某部服役。9月27日,我从海军某部的驻地回家探亲,从湛江买火车票到柳州,再转车到河南郑州。   当我背着行李到柳州火车站售票厅时,被告知,湖南衡阳铁路因为造反派在搞武斗,火车不通行,不卖票!我被困在了柳州。那个时候火车班次不正常不算什么希奇的事情,全国人民都在搞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串联,进京等待毛主席的接见。红卫兵主要是学生,那时候的学校基本全部放假,大串联可以免费乘车,设置在各地的红卫兵接待站还可以免费住宿。各地的造反派也不用上班,互相串联。   在柳州停了半天后,我想起了在几个月前认识的一群老乡,他们都在四川成都,约我一起去峨嵋山,我比较喜欢到处旅行爬山,当时也没有什么“户外运动”这种提法,但是如果普通的景点和有点难度的山峰二者让我选的话,我一般选择去山峰,这可能也是早期户外运动的启蒙吧!出于对峨嵋山的向往,我买了四川成都的车票,从柳州转贵阳。火车在到达四川境内的内江时又遇到了麻烦,列车广播说前方大面积塌方,火车被堵在了内江火车站!延误10个小时,火车才开始继续前行。到成都火车站是下午,我下车直奔成都军区招待所,第二天按留给我的地址找到了10多个老乡,他们当时都是南下干部的子女,在文革前还是高中生。   说起来和这10多个老乡的初次见面,也很有意思。几个月前,我从广州赶回部队驻地,在长途客车向售票员问路。下车的时候,一位戴眼镜的红卫兵和我聊起来说我们是老乡,他听出了我的一句话里的山西乡音。聊了几句后,他们要打算去海南岛串联,我回部队,于是就此分手。几天后,我从湛江遂溪搭渡轮过琼洲海峡到海口办事,居然又在渡轮上遇到了他们。到海口办完公事后,晚上就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买票的时候又遇到了他们,大家都谈得很愉快,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并约我来成都一起去爬峨嵋山。   10多个老乡很快就聚集起来,有两个还带上了当时非常稀少的海鸥120双反相机。第三天,从成都乘火车到峨嵋山火车站,票价是1元,我用军人通行证可以买到半票。到了峨嵋山车站后。我们一行又步行10多里路到县城,在县城吃完饭后,继续步行10多里到峨嵋山脚下的报国寺,开始爬山。那时候的峨嵋山整个山上没有一个游客,非常安静,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甚至有点恐惧的感觉。大家边走边看两边的风景,10月初的峨嵋山晴天穿衬衣还热,但是天气一变,瞬间就是云雾缭绕,身上马上就感到了冰冷。上山没有任何路,只有在林间穿行的羊肠小道。原始森林里黑压压的看不到天,浓密的枝叶遮天蔽日。   雾气起来的时候,能见度变得非常低,我的身上都是树上滴的水,有些路面长满了青苔,变得很滑。为了上山的方便,大家每人拣了根枯树当拐枝,我在路边顺手拣了枝,拿走手里起初并没有注意,后来居然发现香味一直跟着我,并且越走越香,越走味道越浓,正感到奇怪,几个和我同行的老乡拿起我手里的树枝,仔细看了才告诉我说这是桂树,怪不得香气扑鼻。树林里没有人走路的痕迹。   路上只要看见有大小的庙就进去看看,山上的庙可能从解放后就再没有任何修缮的痕迹,残墙断壁,萧条残破。但是残破中保留了寺庙早期建筑的韵味,比起现在遍地的仿古翻新建筑来,更显得原汁原味。庙里多则十多个和尚,少则二三个。如果想住宿的话,就个师傅打个招呼,给准备床铺。床和房间不要钱,只是被子和铺盖一套一毛钱。   想吃饭的话就告诉师傅煮几斤大米的饭,米的价钱按国家排价,一毛四一斤,一斤粮票。师傅只收米钱和粮票,不收其他工本费用。菜是泡菜,一个人一毛钱,随便吃。除了庙里师傅自己种的蔬菜外,还有山里的野竹笋,虽然全是素菜但也特别香,那种清香的米饭和泡菜再以后再也没有吃到了。   除了吃饭和住宿,没有任何的门票等其他费用,每天每人连吃带住四毛钱就够了。   第二天晚上,我们在住宿的庙里遇到了五个上海人下山,这是我们这次峨嵋山遇到的唯一一群游人。   第三天晚上,我们一进庙里就让师傅烧起一堆篝火,大家围起来烤火,顺便把树林里打湿的衣服烤干。师傅给我们烧一大盆开水,烫烫脚,围着火谈各地串联的见闻和感受,很有意思。师傅也参与我们的谈话,据说庙里每年大雪封山前师傅们都要自己下山把米和粮食背上山,储备一个冬天的粮食。   我们边走边玩,上山用了四天时间,基本上看到有人的庙就进。   第四天到金顶。我把带的衣服全部都穿在了身上,一件厚毛背心还冷,于是向庙里师傅一人租了两床被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