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勤奋、真诚、热情的戏剧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勤奋、真诚、热情的戏剧人   1998年,我从美国赶回上海观摩国际戏剧汇演,一连看了20多场话剧和戏曲演出,收获很多。其中,有一出昆曲《后白蛇传》让我久久难忘。   这出戏是由昆曲学校的学生表演的,最小的演员才8岁。剧中的角色如青蛇、许仙以及做了官的白蛇儿子,个性分明。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程式准确,加上吸收了话剧创造人物性格的优势,演出相当和谐完整。我感动极了。我爱这些年轻人,也感谢他们的老师。后来,我又看了京剧《曹操与杨修》、《李尔王》等片段,深感这都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八字戏曲改革方针的美好成果,对“老戏改”同志们的辛勤耕耘充满了感谢和敬佩之情。   我想再多学点儿,就向我的老同学刘厚生请教:“这‘戏改’真是了不起呀!你们一定碰到过很多困难吧?”刘厚生回答说:“除了‘文革’,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是国家的政策。”我知道刘厚生从不张扬自己,于是我只好看他的书――《刘厚生戏曲长短文》了。   《刘厚生戏曲长短文》(1996年出版)这本书,是他建国后论述戏曲改革的文集,其中心思想是“戏曲必须永远推陈出新”,“必须不停顿地有节奏地革新、创造,这是戏曲发展的根本规律”。阅读此书,不但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戏曲改革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且对他们这些“老戏改”们在这一事业中所付出的巨大劳动、重要贡献了解得更为清楚了。   我和刘厚生同为国立剧专(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之一)第三届的学生。那时的我年轻幼稚,只知读剧本、练苦功,根本不晓得当时方?g德和刘厚生等地下党员组织学生读书会的事儿。在我的印象里,只记得在课堂里有一个不声不响、个子修长的男生,总是默默地在记笔记。   刘厚生没演过什么主要角色。1941年在重庆上演的曹禺新编剧《北京人》里,他演仆人张顺(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傅惠珍演陈奶妈),这算是他演的较为重要的角色了。那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此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我跟他的联系就很少了。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对《北京人》的演出非常肯定。十几年后他还问过我两次:“你们《北京人》的原班人马恐怕凑不齐了吧?”可见周总理对这次演出的重视。   解放后,刘厚生被调去搞戏曲改革。他是学话剧出身,对戏曲必须从头学起,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不易啊!从此,他一头扎进了戏曲改革的热潮里,一干就是几十年。   戏曲是写意的艺术,以程式化为基础。它经历了各个时代的磨练与发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品种。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戏曲家族有三百多个剧种。“戏改”的方针虽只有八个字,但真要做起来可不简单,有大堆矛盾需要解决,工作难度和强度都很大。可刘厚生从来没有炫耀,他常说:“‘戏改’不是几个人的事,‘戏改’靠的是一群人。”他积极肯干,默默耕耘,虚心向各路戏曲名家请教,细心总结他们的宝贵经验,将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传给后人。他扎扎实实地在戏曲领域工作,探索研究,写了大量评论和总结论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民需要的戏曲改革工作者。   以越剧改革为例。刘厚生早在1948年末就参加了由袁雪芬主持的雪声剧团。他当了越剧导演,后在上海工作期间与其他越剧剧团和越剧编导、演员都有较多接触,由此与越剧界建立了长久的友情。越剧《祥林嫂》的出现,是早期越剧改革的里程碑,是推陈出新的典范。50年代初,周总理和邓大姐让我看两部电影,其中之一就是《祥林嫂》。当时我还不认识袁雪芬,但她塑造的祥林嫂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后来电台约我朗诵《祥林嫂》时,我脑中的祥林嫂形象就是她演的那个祥林嫂了。有一位听众听了我的朗诵后,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我读信时,石联星在旁看见,问我:“韫如,你是不是在谈恋爱?”我说:“不是,是看观众来信。”我把信给她看,看后我们共同赞美袁雪芬饰演的祥林嫂。一出革新的好戏的影响竟是这么深远,这恐怕连刘厚生自己也没料到。   《刘厚生戏曲长短文》中还写到几位京剧大师的表演特点,总结得非常精确到位。刘厚生特别提到了梅兰芳与众多知识分子亲密合作的事,并说:“他的广阔胸怀,使他成为在艺术上最包容。最丰富的演员。”这使我不禁想起梅兰芳、俞振飞艺术地挽救了一次舞台上偶然出现的差错的故事。   有一次,他们合演《白蛇传》,正演到白娘子背对着许仙生气。不知是“许仙”坐得离“白娘子”太近,还是“许仙”自己站立不稳,总之等“白娘子”转过身来用手一指“许仙”说“你呀……”时,“许仙”向后一退,差点摔倒。正在这时,梅兰芳机智地一把拉住了俞振飞的手,俞振飞则报以一笑。这个笑,意为幸亏你拉了我的手,不然我就真的摔倒了。而这时,梅兰芳才撒手把他放开,也回头莞尔一笑。其实,两人的笑、两人的动作都没离开此时此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观众认为“许仙”的笑意为“你骂我,原来你还爱着我呢”;而“白娘子”转身一笑意为“你现在才明白我的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