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

医学论文-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 重点论述了中医学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并从精神、饮食、睡眠、环境、季节、锻炼、药食、针灸等方面探讨了独具中医特色的抗衰老法则。 【关键词】? 抗衰老;养生;内经   Abstract: Antiageing is a research topic that both the “Western”and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re keen of.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gle)on the reasons of antiageing, specifically present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antiageing Chinese medical approach. And in particular,described in details the specific antiageing’ effect and principles in areas such as:spirit, diet, sleep, envronment, change of seasons, exercise, Chinese herbs, acupuncture etc.   Key words: resist senescence; keep fit; Internal Classic ???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篇》亦云“人之寿百岁而死”;我国古代医家、学者对人类“天年”的限度定在100~120岁之间。现代科学家对人类自然寿命的各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自然寿命应当在120~150岁之间。然而,如今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仍然未能超过百岁大关,因此,抗衰老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和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中医抗衰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谈点看法。   1? 中医学病因观 ???   先天不足:体质虚弱,容易衰老。后天失调:饮食失节(过饥过饱及偏食)、饮酒过多、劳逸失常、房劳过度、情绪失调、自身疾病、滥用药物、锻炼因素、环境因素等。脏腑功能失调:五脏虚衰、肝郁、痰阻、血瘀。   2? 原则与方法   2.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未病先防的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从广义来说,中医学所有的养生防老的方法都是以预防疾病、保健益寿为目的的。人的生命过程有生、壮、老、已几个阶段,养老防衰应当从青中年期就开始实行。   2.2? 生活有节、怡情修志?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数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劳作,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抗衰老强调饮食有节、起居适宜、心神舒畅、睡眠安稳,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   2.2.1? 精神养生? 《黄帝内经》中主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并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切忌过激,心神内守,少贪节欲,百病不生。”事实证明,只有少思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遵生八笺》中还提倡鉴赏书画、文房四宝、各种花卉及游览、登高等活动,以陶冶精神,实为当今旅游、登山以健心身观点的理论之源,至今仍给我们以方法论的启迪。   2.2.2? 饮食养生?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保证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饮食养生要遵循几个原则,(1)饮食有节:一是饮食要适量,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2)五味调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2.2.3? 睡眠养生?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黄帝内经》提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23~1点)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这个时候称为“合阴”,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所以夜半应长眠、深眠(在子时之前入睡为宜),因为阳尽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