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北京地区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 The Changes of Human Habitat Comfort Index of Beijing in Past 30 Years.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十年北京地区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 The Changes of Human Habitat Comfort Index of Beijing in Past 30 Years
第23卷第1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V01.23No.1
2009年1月 Jounm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 Jan.2009
文章编号:1003—7578(2009)叭一071—06
近三十年北京地区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
陈雪1,孙小明2,赵昕奕2,刘旭林3
(i.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态学系,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北京100871;
3.北京市气象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89)
提要:人居舒适度是一种反映气象条件对人体感受影响的指数。本文应用北京地区
1974—2004年气象数据计算得出人居舒适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及趋势,得出结论:近三十年北
京地区的月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闷热日天数有一定的减少,但是酷热日天数却明
显增加,人居舒适度等级为热的天数逐年增加。文中所选择的由城区到郊区分布的四个气象
站之间人居舒适度的变化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
关键词:人居舒适度;北京气候;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P463.3 文献标识码:A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影响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城市化的过程是
一种人类对地表自然特征的强烈改变过程,能够引起地表温度的升高_zJ。近三十年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
日益加快,对城市小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78—2002年,北京市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且
城区升幅最大,伴随城市化过程而带来的热岛效应是导致北京各地(从城区到远郊区)气候变暖的主要因
子,占总增暖比重的47.15~61.12%3j。城市温度的上升对城市中居民的居住感受和生活也产生了很大
影响,热不舒适日数增多,冷不舒适日数减少pJ,高温现象加剧H1。人居舒适度是根据温度、相对湿度、风
速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计算而得的一种指数,能够反映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而且人居舒适度的
分级可以使公众更加明确、直观的了解气象状况,从而对日常生活和旅游等做出指导。
本文根据目前国际比较普遍应用的公式计算北京地区朝阳、海淀、密云和北京观象台四个站点1974
—2004年各月以及每年5—10月各日的人居舒适度,并对其近三十年的变化规律做出分析。朝阳气象站
位于北京市城区建国门附近,属于城市的中心区;海淀气象站位于北京近郊,随着北京城市的扩张逐渐成
为新的城市发展热点地区之一;密云气象站位于北京远郊,受城市化影响较晚;北京观象台是国家级基本
站,观测时间长,数据质量高,是北京气象条件的一个总体反映。选取北京市由城区向郊区散布的气象站
点,能够分析北京市人居舒适度的城乡差异,反映出城市化对城乡居民人体感受的影响。
l 资料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北京地区朝阳、海淀、密云和北京观象台四个站点(图1),研究所用数据包括:1974—2004
10月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间。
气象气候条件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要素,对它的过程监测和趋势预报可以指导工农业生
产、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决策∞j。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虽然凭借自身的智慧已经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前
所未有的改造,但是机体本身的健康以及精神状态都受到地球大气或小气候的理化性质影响∞j。
·收稿日期:2007一ll一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北京大学地理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陈雪(1986一),女,占林省九台市人.本科生。
·7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23卷
表I 选取研究的北京地区气象站具体信息
Tab.1Thesituationsofselected stations
meteorological
in area !?~:、 、、i’
Beij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拉马都跨海大桥设计准则研究 A Study on Design Criteria of Suramadu Sea-Crossi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主跨268m连续刚构的施工监控.pdf
- 苏通大桥南塔墩承台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关键技术 Key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iques of Super-volume Concrete Casting Used in Pile Cap of South Pylon of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主桥钢箱梁安装几何测量与监测技术 Geometrical Survey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 for Installation of Steel Box Girders for Main Section of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关键技术与科普展示——纪念苏通大桥展览馆正式开馆 Key Technology and Popular Science Display for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大型桩承台桥墩基础的局部冲刷防护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Local Scour Protection of Large-scale Pile Platform Pier Foundation of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扁平钢箱梁温度场长期监测与统计分析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of Flat Steel-box Girder of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超高索塔施工几何测量技术 Geometrical Survey for Construction of Cable Support Towers of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大桥特大型钢吊箱整体吊装的关键技术 Key Techniques of Integral Hoisting of Super Steel Cofferdam Used in Sutong Bridge.pdf
- 苏通长江大桥TP75m1200t架桥机结构总体设计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of Bridge Girder Erection Machine TP75m1200t Used for the Suzhou-Nan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pdf
- 近代高速列车技术进展 Technique Progress of Modern High-speed Train.pdf
- 近十年水磨河水质变化特征研究 Study on Water Quality Changes Characteristics Shuimo River in Recent Decades.pdf
- 近十年长三角地区陆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变化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VER THE PAST DECADE.pdf
-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Impacts of Inter-crop Structural Adjustment on China's Water and Land Use in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Last Ten years.pdf
- 近地卫星简化轨道预报方法研究 A Reduced Orbit Propagation Model of Low-Earth Orbit Satellite.pdf
- 近周边电厂源对北京市采暖期间SO2的贡献分析 Beijing SO2 Source Apportionment from Regional Power Plants During Heating Season.pdf
- 近场具有脉冲地层运动的单自由度双线性结构残余位移比谱 Residual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um of Single-Degree-of-Freedom Bilinear Structure under Ground Motions with Pulse in Near-Fault Zones.pdf
- 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地震反应特性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Layer Vertical Overlapping Metro Tunnels under Near-Field and Far-Field Ground Motions.pdf
- 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 Damage mechanism of frame structures under action of near-field earthquake.pdf
- 近岸海域海面风速分布的预测方法研究 A method of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above the sea surface in near-shore water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