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Method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Method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公路2013年3月第3期 HIGHWAYMfir.2013No.3
文章编号j045I—0712(2013)03—0020—05中图分类号:U416.222 文献标识码:A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李 盛,刘朝晖,李宇峙
(长沙理工大学特殊环境道路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市410004)
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中CRCP的纵向配筋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
法,研究了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效应对CRC+AC
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缝隙平均宽度的计算公式不够
科学和合理,对温度效应考虑也不够全面,与实际不符;建议目前仍按2002版规范为依据进行纵向配筋设计;CRC+
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在不小于4cm时能起到隔热作用,并对纵向配筋率可以起到折减作用;CRC
+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
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eP);纵向配筋;裂缝间距;缝隙宽度
我国路面的早期损坏较为严重r路面结构的使 范(2002版)[5],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设计
用寿命经常低于设计使尉期,迫切需要提高道路工 的相关内容上做了较大修改。但经过认真研究和反
程的耐久性,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更快、更好地发 复试算,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实体工程的观测情
展。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公路行业走可持续发展 况可知,新规范的纵向配筋设计仍然存在较大的问
的道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运输安全型、资源 题。现行规范[41仍然没有CRCP结构加铺沥青混凝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公路项目。连续配筋混凝土 土面层时的配筋设计方法,所以只能按CRCP的配筋
Reinforced
Concrete
路面(CRCP:Continuously 设计方法对CI配+AC复合式路面进行配筋设计。
Con—
Pavement)及其加铺沥青混凝土(AC:Asphalt实际上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保温隔热作用,CRC+
crete)面层的CRC+AC复合式路面能充分满足重AC复合式路面的纵向配筋率可以相应减小,但减小
载交通条件下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是我国重载
交通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发展方向!卜引。 式路面的推广应用主要受到前期投资成本高的影
纵向配筋是修筑CRCP和CRC+AC复合式路
面的关键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CRCP及配筋方法,对其推广应用和合理设计有重大意义。
CRC+AC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I.2纵向‘配筋设计的控制指标分析
依据,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 目前,国内外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
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筋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现行规范[41只有CRCP的配
筋设计方法,规范[4]指出:CRCP的纵向钢筋应采用
1规范中纵向配筋设计方法分析 螺纹钢筋,其直径宜为12~20mm,距面层顶面不
I.1现状分析 应小于90mm;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
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路水泥混凝
大粒径的2.5倍,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
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1相比原规一般为100~150
mm;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
金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螺旋桨非定常性能预估的面元法 Prediction of unsteady performance of propeller by potential based panel method.pdf
- 螺旋藻增氧系统处理养殖污水与预测模型研究 Study on oxygen increasing effect of spirulina in aquaculture sewage and a prediction model.pdf
- 螺栓氢脆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Bolt Hydrogen Embrittlement Problems.pdf
- 螺纹中径参数符合定义实用测量方法的研究 Research on Pitch Diameter Parameters Consistent with Definition and Practical Measurement Methods.pdf
- 螺钉车技术的开发及应用.pdf
- 蠕虫L.variegatus在污泥减量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分析 Role of worms-L.variegatus in slud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pdf
- 街头飓风 斯巴鲁翼豹Sti(GRF).pdf
- 街道峡谷内超细颗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Ultrafin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in a Street Canyon.pdf
- 裂纹前端局部加强板的韧性断裂分析 Ductile Fracture Analysis on a Cracked-Stiffened Plate.pdf
- 裂褶菌F17对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Decolo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ongo Red by Schizophyllum sp. F17 and catabolite analysis.pdf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预测与评价方法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pdf
- 连霍高速公路郑洛段旧路面改建设计.pdf
- 连续钢-混叠合梁桥负弯矩区预压应力效应 Pre-compressed Stress Effect of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Area of Continuou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pdf
- 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路面改扩建设计.pdf
- 适于工业应用的TiO_2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 Preparation of TiO_2 nanotube arrays by anodization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pdf
- 适于带宽变化的链路共享方法 Link-sharing Management for Links with Varying Bandwidth.pdf
- 适于营运车辆超速时空特征分析的改进DBSCAN算法 Improved DBSCAN Algorithm for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Commercial Vehicles Speeding Behavior.pdf
- 适于黏性计算的自适应笛卡儿网格生成及其应用 Adaptive Viscous Cartesian Grid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pdf
- 适于长传播时延无线网络的快速预约按需发送MAC协议 Fast Reservation On-demand Transmission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Long Propagation Delay.pdf
- 适应性环境管理模式在大型赛事筹备中的应用(下)——应用实例 Application of the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attern in preperation of mega sports events(Ⅱ)——Case study.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