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维德瓶的外流和“至正型”青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维德瓶的外流和“至正型”青花   上世纪20年代末,英国人霍布逊(R.Hobson)在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的藏品中发现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盘口象耳瓶(原来分别为埃尔芬斯通和罗素收藏馆所藏)。   这对青花大瓶分别高63.6厘米和63.4厘米。瓶自上到下有八层纹饰:缠枝菊、蕉叶.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杂宝变形莲瓣。釉色青白莹润,青花浓艳,用的是进口高档钴料。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颈部自右至左书有五行青花铭文。其中一瓶铭文为: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   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   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另一瓶颈部铭文略同,仅“良辰谨记”换为“吉旦捐”,其余文字完全一样。两瓶的署款人都是“张文进” (有专家在著作中称另一瓶署款为“张文身”,显系讹传,因二瓶皆未出现“张文身”字样。但所谓“张文进、张文身兄弟订烧”的说法由来已久,此说必须根据实物铭文予以澄清)。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发现,霍布逊即在1929年1月出版的伦敦《旧家具》杂志第六卷上发表《明代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予以披露。1931年在与金?威廉(King William)台著的《私人藏品中的中国陶瓷》一书中也收录了这对青花大瓶(在此书中他们还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了宋青花,但美国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认为他们的宋青花研究“根本就没有什么事实依据”)。1934年,霍布逊又出版《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中国陶瓷目录》一书,再次披露这对青花大瓶。由于上述出版物发行量十分有限.其后这对青花大瓶虽然不时或被提及,但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关于这对花瓶是怎样流入英国的,有这样的说法:“1929年某日,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将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送到琉璃厂的古董店出售。它们原本供奉在北京智化寺,不知如何到了吴赉熙手里。……可是,当时整个琉璃厂的古玩店却无一家敢买。究其原因,就在此纪年款识上,文中的‘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即1351年4月,是元顺帝时期。而在清末的古玩商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一气之下,吴赍熙将这对瓷瓶带到英国,并卖给了一个叫大维德的人,此人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伯西瓦尔?大维德中国美术馆的馆长。”(李晶晶《10英镑买的“双葫芦纹瓶”换来35万倍的回报》)   还有一种说法是吴赉熙在1929年将这对青花大瓶“运销”英国,似乎坐实了这对青花大瓶流失国外的时、地、人、事。   但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首先,大瓶流外的时间不可能是1929年。因为霍布逊发表《明代以前的青花瓷》首次披露这对花瓶的时间是1929年1月,扣除从北京运抵伦敦的时间和《旧家具》杂志排版印刷的时间以及霍布逊撰写文章所花的时间,这对花瓶最晚在1928年就已经在伦敦了。吴赉熙在1929年将这对青花大瓶“运销”英国显然是不合时间逻辑的。   其次,吴赉熙的身份并非古懂商人,而是一位清末民国期间的名士和爱国华侨。      吴赉熙是何许人      吴赉熙祖籍广东潮安,1881年生于新加坡。幼年时极聪颖,17岁赴英国入读于剑桥大学,以17年时间将所有学科几乎读竟,取得医学博士及许多其他学位,34岁时经西伯利亚返国回到北京.在东城南小街赵堂于胡同购地建住宅及一个三四亩大的花园。   吴赉熙曾创刊北京第一份英文报纸,初名Peiping Daily News,后改名Peking Chronicle,自任社长兼主编。30年代初,张作霖进关后,改由张任社长。吴赉熙早就是张作霖的高参和张学良的顾问,与张作霖父子关系至为笃厚。   吴赉熙还在遂安伯胡同29号成立了一处南洋华侨俱乐部,面向广大华侨,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俱乐部给了海外华侨极大的安慰,密切了他们与祖国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吴的经济力量虽不是名列前茅的,但他为了支持抗战倾囊捐款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国是现。使他在华侨中威信很高。他曾和陈嘉庚、游唱龄等人共同商量推动华侨抗日的工作。   吴赉熙在生活中爱好广泛,是月季花栽培的专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还是一位自然保护主义者。在他家宽大的院子里,有一个三亩半地的月季园,栽种着一千多种月季花,许多现代月季新优品种和国外较新的栽培技术经由他传人北京,在北京的园林历史上是极为知名的。每当月季盛开时,园内姹紫嫣红,吴赉熙便邀请友人林宰平、林语堂、于非陶、蒋风之,刘天华及协和医院林宗扬、林巧稚,还有洋人庄士敦、福开森等,共同赏花、谈诗、论画,演奏。大家喜爱吴赉熙养的花,更喜欢吴氏花园的东方风格和高雅的文化气息。   温源宁(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国民政府驻希腊大使,钱钟书的门师)的英文人物小品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