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doc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俊* 孙寅静, 罗文卿, 潘 (复旦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1203)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过程中构建与模板分子在大小、形状和结构功能上都互补的特 异性结合位点, 这样的材料对其模板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尽管小分子印迹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蛋白质分子印 迹却由于蛋白质的体积庞大、结构灵活、构象复杂成为既有意义又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报道, 综述了其技术特点、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蛋白质; 制备; 表征;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1) 02-0132-06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of proteins SUN Yin-jing, LUO Wen-qing, PAN Jun* (School of Pharma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 involves the synthesis of polymer in the presence of a template to produce complementary binding sites in terms of its size, shape, and functional group orientation. Such kind of polymer possesses specific recognition ability towards its template molecule. Despi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T over the years, the majority of the template molecule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are small molecules, while molecular imprinting of proteins remains a significant yet challenging task due to their large size,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complex conformatio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ique,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and the perspective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of proteins. Key words: molecular imprinting; protein;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perspective 分子印迹就是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 价、非共价或金属协同作用形成预聚合物, 在交联剂 的作用下功能单体发生聚合, 将模板分子固定于聚 合物中, 最后脱除模板分子, 即在聚合物材料上留下 与模板分子在大小、形状和官能团的方向上都互补的 空穴结构。空穴不仅保留了与模板分子化学结构互补 的官能团的有序排列, 也维持了它的整个空间构象[1], 所以当材料再次遇到模板分子时, 可发生特异性的 结合。分子印迹过程如图 1 所示。 收稿日期: 2010-09-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通讯作者 Tel: 86-21 Fax: 86-21 E-mail: panjun@fudan.edu.cn 图 1 分子印迹过程示意图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分子印迹技术迅速发展, 因其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受到广泛的关注, 成 为材料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研 究的前沿。在过去 20 年中, 对分子印迹材料的研究 层出不穷, 印迹的模板分子包括糖类、甾体、杀虫剂、 药物分子和氨基酸衍生物等[2], 其应用领域涉及色谱 填料、固相萃取、给药系统、催化和生物传感器等。 但成功的例子多是以一些小分子为模板, 对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