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
一般说来,波德莱尔被认同为是一个开创时代的诗人,瓦雷里对此的评论更为直接,他说,“波德莱尔处于荣耀的巅峰”。在瓦雷里看来,波德莱尔之所以配享这样高的评价,原因在于,在波德莱尔之前,“法国诗人在国外不太为人所知也不太为人欣赏。”,但波德莱尔开创性的写作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为法国诗歌建立了世界性的声誉,“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跨出了国界而在全世界被人阅读。”[1]
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来源于他的作品《恶之花》所展示的奇异主题,也就是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并由此展开的对善恶关系的诗意表达。在波德莱尔看来,恶即使是邪恶的,但它也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美。这种忧郁、痛苦和病态中,蕴藏着人自身的反抗和觉醒的契机。所以,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其实是要在批判中从恶挖掘出美,给人以一种清醒的激励与刺激。这种美学趣味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他开启的是一个激情消退以后对人生之痛深入思考的时代,经由波德莱尔,现代诗歌慢慢壮大了起来。
有论者指出,波德莱尔被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他的现代性,是他的诗歌内容,而不是形式,因为,他的诗歌形式,还是传统的、古典的,例如,集中有不少诗都是用十四行诗体的谨严格律写成的。”[2]奇妙的是,虽然兰波对波德莱尔赞誉有加,但是兰波却对波德莱尔在?术形式方面的守旧持批评态度,就在写给伊藏巴尔的同一份信里――这份信后来被命名为“洞察者之信”――他责备伟大的诗人因循守旧,批评“波德莱尔生活在一个过于艺术的世界里,他作品中备受称颂的形式其实微不足道。新的艺术形式期待被发明。”[3]
检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十四行诗确实占据了大半的篇幅。 十四行诗的英文名称“sonnet”过去曾被译为“商籁体”、“商籁”或者是短诗,后来根据这种诗体的外在形式约定俗成,称之为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在彼特拉克手中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颠峰,他用拉丁文写的十四行诗分别由两个四行和两个三行构成了完整的诗节,其形式特征为四四三三,在意大利,这种十四行被称为“彼特拉克体”。16世纪,十四行经由法国传到了英国,诗行排列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三个四行和一个两行的结构。英国十四行诗人中最为杰出的要数莎士比亚,他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外来诗体,成为了英国诗歌中的杰作。在意大利和英国,十四行诗作为抒情诗,最初主要用来抒发对爱情、友情的赞美,或者是对生命的感悟,一直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十四行诗再度在英国兴起的时候,十四行诗的表现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波德莱尔的成长期正是在浪漫主义滥觞之时,他自然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取向朝向未来。但是,在诗歌写作中,波德莱尔却采取了与当时这些声名显赫的大作家相反的艺术路径。事实上,一八四五年诗人二十五岁时发表的第一首诗《献给一位白裔夫人》就是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后来被收进《恶之花》的“忧郁与理想”,这首诗的诗风开朗明丽,是一首典型的歌颂体的诗歌:
在受太阳抚爱的芳香的国家,
在染成紫红的树和给人眼睛
洒下倦意的棕榈树华盖之下,
我认识个美无人知的白裔夫人。
面色苍白而暖热;这褐发美人,
颈部流露出故作高贵的神情;
高大而苗条,走起路来像猎人,
她的微笑很安详,目光很坚定。
如果你去真正的荣耀之邦,马丹,
前去塞纳河、碧绿的卢瓦尔河畔,
正好配那古色古香的园邸,美人,
在清净的浓荫之下栖身,你能使
诗人心中产生几千首十四行诗,
你的大眼会使诗人比黑奴更温驯。[4]
这是一首典型的四四三三诗节的十四行诗,在西方诗歌史中,这样的赠诗在众多诗人的作品集中都可以看到,思考这样的献诗,尽管它有可能寄托诗人之思,但很大程度上,它的功能是社交性的,因此,这种诗往往格调甜美、优雅,具有一种浓烈的浪漫抒情气息。波德莱尔的这首十四行,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尽管在形制上法国十四行诗继承了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分节特征,但是,在内部的音节关系上,法国十四行诗根据法语的特征,移植了传统的亚历山大体。这一诗体的特点是每行都是十二音节。最基本的形式是在中间有一个停顿,将十二音节分成前后各六个音节。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大部分是采用了亚历山大体的音节关系,但是,波德莱尔经常调整十四行诗的形式来适应他的主题。 他的许多十四行诗在韵律安排和韵律数量上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5]对于波德莱尔在形式上的探索和追求,瓦雷里认为,正是基于对浪漫主义在形式上的散漫和缺陷,同时也出于对更纯粹表现形式的追求,在波德莱尔身上,就表现出“一种更坚实的内容以及对一种更巧妙和更纯粹的形式的渴望。”[6]这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内在动力,事实上,在后世马拉美那里,就继承了波德莱尔对形式的这种追求。
波德莱尔的困难在于,他注意到了在巴黎这个都市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