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QESH-W-ZZ-321
批准 核查 作成
序号 危险(害)源 危害种类或受伤性质 安全操作方法和禁止行为 应急措施 控制标淮 1 无证操作 多伤害及设备事故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1.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立即拉闸断电或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材料移除与触电者接触的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平放在地面或板面上实施人工急救,同时拔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者受到摔伤等二次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报告单位相关人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2.发生坠落事故后,轻者有出血情况时,立即采取包扎等止血措施,对骨折伤员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不能随意扭曲;重者应保持伤者坠落原位,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同时报告单位领导和安全员,保护好事故现场。 1. 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2. GB5972-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3. GB5082—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4. GB12602—90《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5. LD48—9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
6. GB/T13869-92《用电安全导则》;
7.《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 2 劳保用品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 多伤害 禁止穿戴不符合本工种安全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任意少穿缺穿防护用品。 3 安全点检不到位 多伤害 上岗前严禁喝酒,检查确认本工种岗位的危险(害)源要处于受控状态。对各类限位装置、联锁保护装置、防护罩及各种音响信号、照明设施、缓冲器、扫轨板等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并保证性能可靠。定期检验。 4 设备点检不到位 多伤害及设备事故 按要求进行点检并做好记录。 5 设备设施漏电 触电 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管槽和电缆金属外皮,均应有可靠的接地。电源线、电气控制柜(箱)、开关、接线端子等带电体严禁裸露,必须设置防护装置,做好屏蔽。当司机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通向天车的梯子、走台与滑线间应设置防止人员触电的滑线护板。大车滑线端梁下应设置滑线护板,防止吊索具触及。 6 超载吊运 天车必须在醒目位置挂有额定起重重量的吨位标志牌。应安装超载限制器并保证动作可靠。吊物重量不清不准吊运。 7 吊钩及钢丝绳有缺陷 1.吊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1) 裂纹:重点检查吊钩下部的危险断面和钩尾螺纹部分的退刀槽断面,如有裂纹应予报废。(2)吊钩危险断面的高度磨损量达原尺寸的10%。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扭转变形超过10°。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3)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应报废衬套;(4)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
2.当卷筒出现裂纹或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时应及时报废。
3.钢丝绳:(1)钢丝绳末端固定压应≥2个或用楔块固定在卷筒等构件上。(2)无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的起重机,吊钩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持有设计规定的安全圈数(一般至少应保留2-3圈)。(3)钢丝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予报废:对于交绕的钢丝绳在一个捻距(指任意一个钢丝绳股环绕一周的轴向距离)内的断丝数达该绳总丝数的10%。钢丝绳表面层钢丝腐蚀或磨损达表面原丝径的40%。钢丝绳直径减少量达7%。钢丝绳有明显的内部腐蚀。整股断裂或烧坏。局部外层钢丝绳伸长呈“笼”形或钢丝绳纤维芯的直径增大较严重。钢丝绳发生扭结、死角、硬弯、塑性变形、麻芯脱出等严重变形。
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须小于120°,以免吊挂绳受力过大。绳、链所经过的棱角处应加衬垫。
4.滑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⑴裂纹。⑵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⑶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⑷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⑸其它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9.《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12.18实施)》;
10.《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经贸委2000.03.06实施)》;
11.《中华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