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州沈氏脱胎漆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沈氏脱胎漆器   “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福州传统的著名脱胎漆器的写照。福州传统的脱胎漆器与景德镇的瓷器、北京的景泰蓝,被世人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它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艺文化发展起来的,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驰名国内外,在我国漆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1、图8      福州脱胎漆器首创者是福州漆艺人沈绍安。沈绍安在熟练地掌握了髹漆技艺后,结合我国泥塑佛像的夹j制法,于清乾隆朝中期推出了最初体空质轻的脱胎漆器,开创了漆艺文化的新面貌。图1为沈绍安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进贡朝廷的菊瓣脱胎朱漆盖碗,通高10厘米,口径10.8厘米。壁薄如纸,厚不及1毫米。乾隆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内、碗心题刻隶书填金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露掇其英。乾隆丙申春御题。”底款篆书署“乾隆年制”。是诗生动地描述了沈绍安脱胎漆器的特点和菊瓣脱胎朱漆盖碗的形象。      图2、图3      自沈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其技艺代代家传,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故又有沈氏脱胎漆器之称。光绪年间,沈绍安第五代传人沈正镐、沈正恂兄弟所制的脱胎漆器最为闻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沈正镐首次选送脱胎漆器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金牌。随后,沈氏的脱胎漆器又先后送世界各地国际博览会参展,均获奖,名声大振。清王朝因此授予沈正镐、沈正恂兄弟“一品商勋,四品官衔”。为纪念先祖沈绍安,沈正镐兄弟在他们所制的脱胎漆器底部或其他部位都打上沈绍安姓名,再加上他们兄弟自己的一个名字作记号。例:“沈绍安镐记”“沈绍安恂记”“沈绍安兰记”“沈绍安愉记”……传至第六代时,在脱胎漆器上大多都是打上“沈绍安德记”的记号,以表示对先祖恩德的纪念。这些出类拔萃有沈氏记号的脱胎漆器,现在都成了难得的古玩。其中出自沈绍安、沈正镐、沈正恂等手的作品最为珍贵。      图4、图5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氏后裔将沈正镐(1866~1928年)等人的脱胎漆器作品捐献给国家,多为福建省博物馆珍藏。图2绿金色荷叶瓶,底径54厘米,高99厘米。叶脉形象清晰,塑红荷绿叶绕底为座,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图3竹根瓶,口径34厘米,底径38厘米,高113厘米。身呈竹节状,外附竹枝叶,底半弧三足,竹须环绕,形象生动。图4漆塑古铜色观音菩萨立像,底径36厘米,高73厘米。面容和蔼慈祥,头梳高髻,含眸下视,身着通肩花边大衣,长裙曳地,颈挂项链、赤足立于浪花翻卷的荷花座上。图5漆塑多彩的关公(关羽)坐像,宽36.5厘米,高53.5厘米。头戴披巾,身着金漆龙袍,左手捋须、坐于扶椅之上,栩栩如生。图6漆塑铁拐李像,底径28厘米,高55厘米。秃顶扎巾,络腮胡须,目视前方,身披蓝色金边长袍,左手捧葫芦,右手扶拐杖,右脚踏波浪,左脚抬搁于拐杖上,生动形象。图7屏风式鹦哥葡萄架,宽为18厘米,高29厘米。架作几形镜座,两株银杏向上相交连,两只凤凰交首相对于山石之上,制作精致。      图6、图7      福州传统的脱胎漆器最大的特点是轻,其次是坚固,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脱褪,光亮美观,耐热,耐酸碱。这些特点是由它特殊制作工艺所决定的。福州传统的脱胎漆器制作,从选料至成品有二十几道工序,主要是:一、在预先制好的泥胎、木瓣胎模型表面,用水裱上两层毛边纸,阴干;二、刷上牛皮胶水调白土粉脱离剂两道,阴干;三、髹上一道推光漆,阴干;四、在推光漆上用生漆调细灰髹上一道,阴干;五、再用生漆调中灰髹上一道,阴干;六、用面粉调生漆裱二次夏布或绸布(参阅图8“文革”被砸的古铜色脱胎玉壶春瓶);阴干;七、用生漆调粗灰髹上一道,阴干;八、用苏砖干磨一次;九、用生漆调中灰髹上一道,阴干;十、再用苏砖干磨一次;十一、用生漆调细灰髹上一道,阴干;十二、脱去木瓣胎或去掉泥胎,用清水洗净胎内面,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坯”。坯胎制成后,还要髹上推光漆。由此可知:一、福州传统的脱胎漆器成品中的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布及一些辅料,可达到“一羽轻”的最大特色;二、阴干等工序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需要几个月时间。      责编一粟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