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子平的水墨历程
这是林子平在中国的首项个展,展览由新加坡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举办。展出作品除了画家近作之外,也包括新加坡美术馆收藏的一批特选作品。这是继新加坡美术馆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在北京呈献的两项展览以及2008年中国美术馆在新加坡推出的项画展之后,双方的第四个合作项目。
林子平是当今新加坡最受尊敬的老画家之一,1923年出生的林子平,自小便有机会接触中国书法,但却从未进入正规的美术学校学习。多年来,他通过博览群书,以及观摩其他画家的作品,再加上孜孜不倦的努力研习,让他在油画和水墨画的创作上取得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高中毕业后,林子平投身教育界长达32年之久。在漫长的教书生涯中,林子平始终对艺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概括了他对艺术所秉持的一份执着。早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便多次参与了由非正式的画家团体Ten Men Group所举办的出国写生团,足迹踏遍东南亚和亚洲各地。1970年,林子平举办了生平首项个人画展。他十分欣赏中国著名画家黄宾虹和李可染以及书法家康有为和于佑任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并把对大师们的敬仰,转化为努力研习水墨画和书法的推动力。1977年,他的其中一幅描绘巴厘岛的作品获得了新加坡先驱画家钟四滨的贽赏,此作后来在伦敦举办的英联邦艺展上获得特别奖。林子平于1981年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便把全副精力投入绘画中,并以80年代迅速变迁的狮城风貌为主要的创作题材。这类描绘狮城旧街景的作品多达300幅。2003年,新加坡政府为表扬林子平在本地画坛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把当年的新加坡文化奖颁给了他。此奖为新加坡政府授予本地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此次展览作品来自新加坡美术馆永久馆藏和画家借出的个人收藏。美术馆提供的作品均为画家本人以及画家的热心赞助人许少全夫妇的慷慨捐赠之作。展出作品囊括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油画,水墨画和书法,足以体现林子平过去60年的艺术发展历程和兴趣所在。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墨画,包括《从福康宁观新加坡河》(1983年作),《文莱三景-C》(约于1989年作)等风景画。然而林子平最关注的还是街边风光。80年代的新加坡正火速推行着市区重建工作,尤其是市中心一带屹立数十年不变的店屋和老房子。如今却必须被拆除,以便腾出建造摩天大楼和百货商场的空间。许多经营传统买卖的小商人和摊贩也随着迅速消逝的旧街市一去不返。
林子平喜欢通过实地写生的方式,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当场直接地记录下来。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街边景物绘画,展现了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力和对色彩的纯熟掌握。上世纪70年代作的《无题(摊贩)》和1980年作的《铁匠》等水墨画,反映了林子平对建筑细节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但人始终是画家最关注的元素。无论是在描绘城市街景或偏僻农村的画面中,人的踪影处处可循。人成了作品中的自然焦点,为每幅画注入活泼生动的气息。
在《树姿(二)》和《景观中的姿态(三)》等近期水墨画创作中,画家虽然保留了他独特的构图方式,但已经不崇尚物像的写实表现,转而更注重表现笔墨的雄浑气韵。作品还包括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油画创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林子平就对油画产生兴趣,参展的油画作品可谓他研习油画多年来的艺术结晶。到了70年代至80年代,林子平改以水墨画创作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画家需要一种更快能干的创作媒介,方便他出国写生,也让他能更迅速地捕捉岛国日益消逝的街景。在最近几年里,林子平又回到了油画和丙烯画的创作上。马蒂斯、塞尚,杜菲,康斯特布尔和泰纳等都是林子平崇敬的外国名家。林子平的油画作品笔触雄浑豪放,充满表现主义风格,不禁让人想起他的狂草书法。《威尼斯》(1996年作)和《静物写生――柑桔树》(2001年作)等油画作品中,他把油彩稀释成薄薄的半透明色块,而且在画布的某些地方不施彩,这种做法宛如传统水墨画中常见的留白。在《马林百列民众俱乐部对面的树》和《树》(2003年作)等作品中,画家以苍劲有力、豪迈粗犷的笔墨线条,把树的挺拔雄伟之气势描绘入画。
近年来,年事已高的画家不得不放弃长途跋涉的户外写生,转而在家中画室进行创作。除了每天在家练字之外,林子平也继续在水墨画和油画领域中默默耕耘。林子平早期的油画和水墨画作品有较多的细节描绘,而现在的他更喜欢以大型的格式进行书画创作,因为这让他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去进行更大胆,更富想象力的尝试。他近期以树为题的绘画,可谓对树的重新演绎:画家以豪迈道劲的笔触。任由墨在纸上恣意飞舞,表现出一种前期作品没有的震撼力。《无题(巴厘景)》(1996年作)里盘根错节的树枝,或是《椰子园》(1985年作)里以纯熟笔触描绘而成的葱郁树木,都属于画家在较早期对树的表现方式。假设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