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螺旋对角交叉式的基本原理 符合正常的生理上的运动形式: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的排列; 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运动组成; 对角线形式运动是屈伸、内外旋、内外展三对肌肉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形式; 所有对角线形式运动都跨越中线,能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 对角线形式的运动总是合并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发育的最后、最高形式之一。 肩 D2F屈曲 D1F屈曲 D1E伸展 D2E伸展 屈曲(肩) 外旋(肩) 旋后(前臂) 桡侧屈(腕) 外展(肩) 腕伸展 指伸展 伸展(肩) 内旋(肩) 旋前(前臂) 尺侧屈(腕) 内收(肩) 腕屈曲 指屈曲 髋 D2F屈曲 D1F屈曲 D1E伸展 D2E伸展 屈曲(髋) 踝关节背屈 足趾伸展 外展(髋) 内旋(髋) 足外翻 伸展(髋) 踝关节趾屈 足趾屈曲 内收(髋) 外旋(髋) 足内翻 特殊手法技术 节律性启动(rhythmic initiation) 节律性稳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重复收缩 (repeated contraction) 慢逆转 (slow reversal) 保持-放松 (hold-relax) 收缩-放松 (contract-relax) 治疗方法的特点 属于易化技术的一种治疗方法; 螺旋对角交叉式的运动模式; 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平衡反应; 屈、伸肌相互交替收缩,以维持一动作或姿势的稳定; 反复刺激、反复自我学习的过程; 极具开发潜能、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 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 利用较强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好的部位)来易化较弱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差的部位)。 正常的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 只有在控制好头部、躯干的控制后,方可恢复远端的运动或精细动作。 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得到强化或加强 反射的活动对于动作的维持与再学习是极其有益的。 PNF的治疗原理 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周期性倾向 动作发育是在屈肌和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早期动作是有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的屈伸运动。 正常运动与姿势的维持取决于肌肉的“协同作用” 主动肌与拮抗肌的相互协调与平衡; 肌肉的离心性收缩的能力等。 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 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 运动功能发育的顺序为治疗提供了大的发展方向; 四肢的运动与头部、躯干的运动相互影响。 四肢运动功能发育的顺序: 双侧对称性 双侧非对称性 交叉性功能 单侧运动模式; 在具体治疗中,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有跳跃和重叠。 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 通过反复的刺激与易化提高患者对某一动作掌握的能力; 利用语言、视觉与环境,使患者能把所学到的动作真正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 有利于发展肌肉的肌力与耐力 反复刺激和重复的活动可促进和巩固对动作的学习与掌握; 当某一动作重复到可自由支配与调节时,对运动的学习便到达了目的。 通过促进技术,加强运动活动的目的性 把ADL的动作细化,做为每一动作训练的目标。 在治疗中,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与平衡反应等来易化动作的完成 适应证 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 : 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适用于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骨折、手外伤后。 临床应用 禁忌证 合并骨折部位、骨折未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位的患者,不能应用牵伸手法; 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性期;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PNF技术: 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对命令不能准确反应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 感谢大家 内容 概述 治疗技术 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临床应用 概念 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 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原理(Dr. Charles Sherrington, 1947) 后续效应 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随着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刺激的后续效应也随之增加; 在维持肌肉静力收缩后,其后续效应使肌肉力量得以增加。 扩散 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 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时间总和 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空间总和 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连续诱导 拮抗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引起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9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近年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17MR406 城市道路-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路肩式).docx VIP
- 样本干盘管折页.pdf VIP
-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docx VIP
- 2025公务员考试试题试题+答案大全(最新).docx VIP
- NSFC01-01-申菱新门机控制器调试说明书..pdf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三10月大联考(新高考卷)物理试题(含解析).pdf VIP
- 姚启钧版《光学教程》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