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谢晋电影的时代意义
在今天看来,如果中国电影刚刚走过了她的百年寿辰,那么谢晋导演则用极具个人化的影像见证着新中国电影近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谢晋于1923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叫谢塘的小镇,直到他步入影坛之前的求学时光先后辗转于绍兴、上海、重庆等地,这些读书经历为谢晋日后走向电影创作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谢晋接受上海大同电影公司的邀请开始拍摄影片,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影导演生涯。自谢晋1948年的第一部影片《哑妻》(根据法国剧作家安娜托里?法郎士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吴仞之导演,谢晋副导演)开始一直到1997年的《鸦片战争》,谢晋在从影50年的创作生涯中,总共为新中国贡献了30多部电影作品(这包括了谢晋作为副导演或联合导演的作品),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电影创下了至今还无人突破的20多亿人次的观影记录,也是新中国电影史上创作时间最长的一位电影导演,几乎是与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一样久长。因而,谢晋的电影以及由此而促成的“谢晋电影”、“谢晋时代”、“谢晋模式”以及“谢晋现象”就真正具有一种有着耐人寻味的时代意义,谢晋也由此而成了一个历史的、时代的象征。所以今天我们重新“面对这样一位艺术家,需要的是深入研究,而不是轻率的评判”,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意图所在。
一、以丰富多彩的影像记录着新中国的历史
从影50多年的谢晋一生所拍摄的30多部电影作品中进行梳理,可以较为清晰地寻找到导演的创作发展轨迹:
1 从1948年到1954年是谢晋创作中的一个潜伏期。
谢晋参加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根据法国剧作家安娜托里’法郎士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哑妻》(吴仞之导演,谢晋做副导演)。随后,接连拍了《欢天喜地》、《几番风雨》、《梨园英烈》、《望穿秋水》、《影迷传》、《鸡毛信》、《妇女代表》、《一场风波》等影片。这一时期的谢晋主要是作为一个助理导演、副导演或联合导演的身份从事电影的拍摄,并且显露出年轻的谢晋天才的导演天赋。难怪在初露头角开始拍第一部电影《哑妻》后,就有人开玩笑说,谢晋天生就是担任导演的最合适的人才。谢晋在这一时期所拍摄的影片涉及农村妇女,儿童等题材。这一时期的创作经历和经验对之后的谢晋创作影响是很大的,至少在导演功底,创作题材的多样性等方面是一直延续到了他其后的创作中去。
2 从1954年到1964年是谢晋创作中的发展期。
这以1954年谢晋第一次独立执导的淮剧《蓝桥会》为标志,随后独立执导了象表现淮河流域农民大兴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水乡的春天》,描写母女两代运动员在新旧社会不同遭遇的《女篮五号》;反映受阶级压迫而逐渐觉醒奔赴革命的吴琼花苦难与奋斗历程的《红色娘子军》;反应城市市民生活喜剧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取材于旧社会越剧演员生活的《舞台姐妹》等作品。其中既展露导演天才又颇受争议的是《红色娘子军》和《舞台姐妹》。这两部作品以在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的真实可信方面,以对人物充满人性意味的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以往影片在描写革命斗争时的那种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手法的突破方面,表现了“谢晋熟练掌握电影技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谢晋希望银幕真实化,英雄人物非脸谱化的意愿”,给当时的银幕带来一丝新鲜的创作空气而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和赞扬并且获得国内外多项奖项。
3 从1964年到1977年是谢晋创作中的滞后期。
谢晋的创作历程与时代现实密切联系的一个表现就在于他创作上的随波逐流。这尤为集中的在他“文革”期间的电影创作中显露。从《海港》、《春苗》、《磐石湾》到《青春》这几部作品中都带有那个时代“假、大、空”、“高、大、全”和唯政治而艺术等创作弊病。比如,描写聋哑人当通讯兵的《青春》,适应当时政治斗争需要、背离现实主义的《春苗》等影片。对于这段创作经历,谢晋自己也曾通过“严肃的自省”,认为它“是应永远汲取的惨痛教训”。
4 从1977年到1987年是谢晋创作中的巅峰期/复苏期。
这一时期,谢晋共创作了《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作品,其中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谢晋电影价值的是“反思”电影。
十年浩劫带来的历史性磨难使人们在短暂的“伤痕”之后,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而电影界率先自觉投入这股“反思”精神潮流的当推谢晋的电影。谢晋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电影这种具有广泛涵盖面和影响力,能迅速、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地和强烈反响的大众艺术传播媒介形式,而推出了颇具分量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这三部影片以及写军队生活尖锐矛盾的军事题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凭借对时代和社会感受的迅速性、深刻性和所产生的呼唤全民族反恩精神的力量即使在今天看来其震撼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