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绛的幽默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杨绛的幽默观   [摘要] 在杨绛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幽默的流动、智慧的闪光,我们从她多篇评介西方喜剧小说家的文论中发见她的幽默观表现在三个方面;强调主体的智慧和诱发幽默感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的前提条件,从主体的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认为幽默有一定的功用性,它蕴涵着否定意识和理性批判。   [关键词] 杨绛;幽默观      幽默是英文humour汉译词,原义“潮湿”,后为“液体”,指能决定人体质、心理和情绪的人体四种基本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引申为一个人的气质、脾气,又发展为能对荒谬、矛盾等不谐调事物具有敏锐反应的与众不同的气质或脾气。到16世纪,“幽默”逐渐发展为与笑和艺术相关的美学名词,越来越多人探讨其本质、特点和规律,提出众多幽默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喜剧家康格里夫“幽默是与生俱来,是天然产物”的“自然说”,英国作家萨克雷“幽默是机智加爱”的“同情说”,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幽默是自我嘲笑”的“自嘲说”,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幽默是我本身的一种状态,一种自我的心境”的“心境说”,加拿大文学家里柯克“对生活中不谐调事物的善意思索和艺术表现”的“矛盾表现说”等等,众说纷纭。难怪有人说:“试图给幽默下定义,是幽默的定义之一。”   在中国,1906年王国维将humour译为“欧穆亚”引入汉语词汇体系,但对西方humour精神没有多作阐释,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真正在中国大张旗鼓介绍并提倡幽默是在五四文学革命后,林语堂在1924年5、6月间连续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幽默杂话》两篇介绍和提倡幽默的文章,第一次把humour用音译且有一定暗示和联想色彩的方式译为“幽默”。在《幽默杂话》中,林语堂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惟是我既然偶用‘幽默’自亦有以自完其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故译为幽默,以意义言,勉强似乎说得过去。”林语堂对“幽默”的倡导得到新文化阵营的响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为核心的“幽默”文学潮流。学术界一般将此期关于幽默与喜剧的论争分为“客观论”和“主观论”之争。“客观论”代表鲁迅、冯雪峰、张天翼等人认为笑与喜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存在于作为客体的对象中,当客体对象具备某些特定性质和条件时,会给主体带来笑感或喜剧感;“主观论”代表林语堂、朱光潜、老舍、钱钟书等人采取内敛式审视原则,认为主体内在因素是笑与喜剧最本质、最深层、最基本的终极原因,两方观点多少都受西方文化史上各种幽默或喜剧学说影响,他们在心目中建构起幽默的理想模式,不合此理想模式的都被排除出幽默的行列,双方论争造成了一定负面效应。   虽然说对幽默“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各家幽默理论虽都不能完全精确地概括幽默本质和特性,但每家理论都反映幽默部分合理属性或特点。我认为杨绛的幽默观是采撷各家而融于一体的复合体。她没有专门论幽默或笑或喜剧的文章,只有评介几位喜剧小说家的文论,如《有什么好?》(评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文论,第四小节关于笑与幽默)、《论萨克雷》《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尽管是对别人的评介,但可以透过这种评价看出她心中对幽默的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将她关于幽默的论述从各文本中抽取出来,加以结合阐释,从中发见她的幽默观。我认为,她的幽默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的智慧和诱发幽默感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的前提条件      许多幽默理论家都强调“智”在幽默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幽默是机智加爱”,有人认为“幽默是能飞的智慧的神经”。林语堂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杨绛先生也强调了智慧在幽默中的作用,甚至把主体的智慧看作幽默的前提。在她看来,奥斯丁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喜剧效应,是因为奥斯丁“对她所处的世界没有幻想”,“她宁愿面对实际,不喜欢小说里美化现实的假象”,“奥斯丁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做喜剧。”有着智慧,奥斯丁本身又富有幽默,所以“看到世人的愚谬、世事的参差,不是感慨悲愤而哭,却是了解、容忍而笑。”这样看来,杨绛的逻辑是,智慧是幽默的前提,有智慧才能明辨是非,通情达理;才能较迅速地发现社会的喜剧性,才可能幽默,这样的幽默所发出的笑才是梅瑞狄斯所谓的“从头脑里出来的、理智的笑”。   另一方面,杨绛也承认幽默有一定客观性,即幽默原因不仅在于主体智慧、内心世界,且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诱因有关,只有当客体对象具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