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潜心艺术不逐名利
许亦农,1919年出生于南昌,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作品先后入选一、二、三、四届全国书法展、长江十省市“长江颂”书法篆刻展览、
“中日书道艺术交流展”、“中国一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以及“河南国际临书大展”等,著有《老年人学书画篆刻》、《许亦农篆刻书法作品 集》等著作。现为江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 书画院顾问、西泠印社社员。
“其字或上下适当错位,以求参差之妙;或疏密有间,以求气韵的流转;有的字左低右高,显顾盼的情趣;有的字体态严谨,达到的是稳重和安详。”
――江西篆刻家萧高洪对许亦农先生篆刻艺术赏析
八年学徒练就过硬基础
方寸之间,能有如此多的变化,欣赏许亦农的篆刻作品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屈指算来,许亦农先生的印人生涯已历八十春秋。1931年,年仅12岁的许亦农由于家境贫寒而拜珠山刘小轩为师,研习刻印,这一阶段足有八年之久。八年之中,为了生计,他努力刻好每一个字,从而为其篆刻艺术打下了过硬的基础。所有艺术均源于现实,所以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名工匠。这八年的学徒经历,使许亦农对各种汉字体的把握以及篆刻线条、刀法等都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尤其是臂力、视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练,而这些都是一个杰出篆刻家必不可少的条件。
1938年抗战爆发,许亦农避乱于广西全县。全县乃清代画家石涛故里,文风极甚,当时国内不少书法、绘画、篆刻名流皆因战火而羁留全县,如贵州王渔夫、安徽刘知白等,当时年方弱冠的许亦农极受这几位的赏识,不仅携其交游艺林,结识艺友,并向其出示所藏金石文字,与之朝夕摩挲,令许亦农眼界大开,获益甚丰。这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成为许亦农艺术生涯的转折,从此他告别了工匠之路,踏上了九死而不悔的艺术之途。
艺术人生挚友相知相携
许亦农说,在他的艺术人生道路上,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这就是国画大师黄秋园、江南名宿陶博吾和金石学家康殷。黄秋园在八十年代中期已是名满天下的画家,他一生抑郁,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人亡业显”的艺术家,他虽年长许亦农五岁,却与之交往甚密,堪称挚友。在十年内乱的艰难岁月里,两位艺人惺惺相惜,相互赠艺。黄秋园先生为许亦农画了不少精品,而且从题款中看得出情真意切,而许亦农也桃李相报。今天,当书画爱好者目睹“清风老人”“秋园”、“半个僧”等殷红的印章而对画家满怀敬意时,殊不知这些永恒的“名片”均出自许亦农之手。第二个对许亦农先生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江南名宿陶博吾,这位世纪老人虚怀若谷,诗、书、画无不精通。陶博吾老人潜心于汉文字研究,曾耗数十年光阴撰写出篆学巨著《小篆研究》。他对许亦农的篆书颇为推崇,在与许亦农相识后,常常扶病前往许家造访,而许亦农对陶博吾老人也极为钦佩,两人常在一起探讨篆刻艺术的心得。还有一位是河北的康殷先生,致力于古文字及篆刻研究,一生著述甚多,他对许亦农的艺术人生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上述三人均因极高的艺术造诣而名满天下,他们与许亦农结识,坦诚相处,相互服膺,这使许亦农的审美意识、书法理论以及金石理论三方面的修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三点也正是一个书法篆刻大师必不可少的的艺术支柱。
激情创作作品频获殊荣
八十年代初,国家中兴,沉寂已久的艺坛迎来了久违之春,被压抑多年的艺术家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创作。1980年5月,中国自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会,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对自身传统艺术的大检阅。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诸多艺术家均纷纷献艺,组委会收到已经各地评选出的作品就达1300余件,再由一批高龄艺术家把关筛选,最后评选出的作品只有400件,其中篆刻作品仅90件。应该确信,在那个特殊年代不存在商家炒作,明眼人只须留心一下这次参展名单,便知这次展出的含金量!展出结束后,《书法》杂志选刊了少数入选作品,其中许亦农先生那枚“公寿”朱文大印赫然拓于扉页上,别看这邮票大小的一平寸“领地”,却仿佛向世人暗示:勿忘江西艺林!接下来的几年中,许亦农开始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感,作品连续入选全国一、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以及“中日书道艺术展”、“现代国际书法展”和“现代国际临书大展”等含金量颇高的展事,其书法篆刻艺术经受层层的检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自甘寂寞潜心艺术创作
许亦农对商家炒风日盛心生厌恶,这些年来,他自甘寂寞,很少抛头露面,而是闭门为国内书画家和爱好者们写字刻印。江西人杰地灵,丹青高手甚多,不分年龄层次,莫用印多出自许亦农之手。九+年代中期.许亦农先生受聘于南昌市老年人大学,为离退休老人讲授篆刻知识,并撰写出版了《篆刻入门》一书,以作教材。许亦农一生之中虽无一位记名弟子,但得他传授过技艺的学生之多,连他本人也算不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