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与天放楼藏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烈文与天放楼藏书   在2008年6月7日常熟博物馆举行的虞山历代翰墨展中,笔者看到了明末常熟藏书家钱谦益的诗笺卷,以及清代孙原湘、翁心存、庞钟璐、翁同??、沈汝瑾等常熟藏书家遗墨。当我看到曾四人曾国藩幕的赵烈文楷书七言对联“帘外淡烟无墨画,林间疏雨有声诗”时,不由得联想到赵烈文的“天放楼”藏书。   赵烈文(1832~1893年),字惠甫、惠父、伟甫,号能静、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时有文誉,讲求经世之学。成丰五年(1855年)应曾国藩之邀入幕,期间因其对湘军有所批评,数月后即辞归故里常州。咸丰十一年七月,赵烈文第二次入曾幕,帮助曾国藩策划大计。清军攻克天京后,他即促曾国藩制止清兵屠城。后曾国藩保荐其为直隶州知州,因性刚直,不愿为吏,辞不就任。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赵烈文于是年四月第三次入曾幕。曾国藩调直隶总督后,赵烈文奉曾国藩命,于同冶八年赴保定,这是他第四次入曾幕,其间一度参与由李鸿章主修、黄彭年主纂的《畿辅通志》的编纂工作,分纂《河渠》《金石》二略。赵烈文著作颇多,其中以《赵伟甫先生庚申避乱日记》《能静居日记》《落花春雨巢日记》《庚申避乱日记》四部日记最为著名。正是这四部日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赵烈文读书、购书、藏书的真实记载。民国年间陈乃乾在日记的基础上编成了《阳湖赵惠甫先生年谱》,方便了我们研究赵烈文的藏书活动。   阳湖赵氏是地方上一个声势显赫的家族。赵父赵仁基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通经史,工诗。其兄赵熙文曾任直隶州知州,好书版碑帖,精文字训诂。这种家族传统对赵烈文的藏书颇有影响。   除了家族传统对赵烈文的藏书具有一定影响外,赵烈文四人曾国藩幕,结识了著名学者、藏书家方宗诚、汪士铎、郭??焘、吴汝纶、莫友芝、薛福成、华蘅芳、徐寿等,随着交往的日深,赵烈文的学问也不断提高,藏书观不断更新。   赵烈文的藏书据《落花春雨巢日记》所记,其21岁时已整天在家整理藏书,这些藏书主要是他父祖辈留下的,亦有一些是他从好友处获得的。如《能静居日记》成丰八年五月初五日日记载:“待购书目:艾儒略《万国全图说》、汤若望《坤舆全图说》、南怀仁《坤舆图略》、陈伦炯《海国见闻录》”。咸丰九年二月初二日日记所列“待访书目”包括图书100余种,其中以经部、子部书为多,并对有些书还有版本要求,如“扬州局本《集韵》《类篇》”“《孔子家语》不要汲古本”等;同年十二月三十日日记又开列“访求各书”的书目,有400余种,仍以经、子两部之书为多。   赵烈文从24岁至44岁四人曾国藩幕期间转战南北,每到一地都要尽力搜集购置图书。如以成丰九年三月份的日记为例:初五日到苏州,访杨松琴、马远林于书肆;十一日出苏州胥门返木渎,道过紫阳居书肆;二十一日在书肆见宋椠本(后判定为明椠)《准南子》,上有养一老人李兆洛跋。   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进入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前夕,嗜书如命的藏书家已有山雨欲来之感,太平军以反孔、烧书闻名于世。当时,避难的人们一般只能携带少量传家之宝,有的藏书家只好把珍藏多年的书籍廉价转让给书贾。因此,这一时期江浙书贾非常活跃,赵烈文从那得到不少好书。如成丰八年六月初二日日记载:“购得士礼居校刊嘉靖本《周官》,精好无比,又得吴山尊覆宋乾道本《韩非子》,余他书二种,废装得之。”赵烈文的日记中还多次提到当时书之价廉,为之不惜倾囊而出。如他从安吉返家时,船到宜兴,“有以书来售者,廉价甚,解囊尽有之”。   后太平军进攻苏州,赵烈文不得不带着他木渎老屋的藏书辗转各地避难。咸丰十年四月,他雇船两只,将行李书橱20余件装在一艘船上,而他的30余函400余册图书因无大箱装放,只好散放在船上。这两船书先到湖州,又到上海,最后到达崇明城东南的堡镇时已六月初了。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赵烈文在崇明整理出了12橱经历多次辗转跋涉的书籍。清点完毕,他深为自己的图书庆幸,并在成丰十年七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日:“此书自常州至木渎,自木渎至崇明,舟车七八易,残少不及十种。”   保存古籍的艰辛,同样亦激发了赵烈文的购书欲望。咸丰十一年他第二次入曾国藩府后生活相对安定,一有机会仍经常出入书肆,在上海购到了多次求访不可得的《樵书初二编》及卢校《白虎通》《史记索隐》及经训堂校《吕氏春秋》等。   同治四年赵烈文接家眷移居常熟。托友人帮助,其在常熟城西南购筑“赵园”,环境幽雅,湖光山色。他在这里藏书、读书,自得其乐。同治五年十月,他写成《卜居诗》18首,其第一首诗写道:“平生囊箧藏,四壁罗图书。”次年七月,他把原藏于崇明的图书用船全部运至常熟赵园。   赵园原为明万历监察御史钱岱“小辋川”遗址的一部分,亦为明邑人钱允辉南皋别业旧址,于清嘉庆、道光间为吴峻基所有,造为小筑,种荷养鱼,名水壶园,又名水吾园。赵烈文购得此园后,筑天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