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徵明《浒溪草堂图》卷所想到的.docVIP

由文徵明《浒溪草堂图》卷所想到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文徵明《浒溪草堂图》卷所想到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想必大家对此古文并不陌生。笔者每当诵到明代文人刘禹锡著名文章《陋室铭》中这段朗朗上口的句子,不禁会想起同为明朝人的文徵明所作的画卷《浒溪草堂图》。用以上文字来描绘画中的景色最恰当不过了。   不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画中美景:群山环绕,碧水蜿蜒,树木葱茏森郁,掩映着座座错落有致的房舍。溪中小舟飘荡,摆渡着来往的客人,桥上肩扛扁担的挑夫忙着运送货物。略显简陋的草堂敞轩内,主客二人对桌而坐,开怀畅谈,似在谈诗论画,旁有童子正烧水煮茶。屋外溪边又有客刚渡水而至,主人相迎,两者寒暄,谈笑风生,缓步向草堂踱来……画面宁静中不失人气,安逸中不乏其乐融融,好一幅清幽闲情的文人生活场景。   此画是被誉为画坛“明四家”之一的文微明六十六岁时所作,描绘的是吴邑沈天民的浒溪草堂,既反映了草堂主人淡泊明志,不追逐名利的品格,又映射了主人热情好客的秉性,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本人的好恶。   作者文徵明,明成化六年至嘉靖三十八年(1470―1559)人,高寿九十岁。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小时即显艺术天赋,稍大时更崭露头角。文、书、画皆曾师从名家,但以画成就最高,画曾师沈周且与其师并列为“明四家”。文徵明好学不倦,笔耕不辍,常与江南才子祝允明、唐寅等交友,艺文互相促进,声名大震。他一生中只在嘉靖二年至四年时任了三年翰林院待诏,后便隐居吴中。自建“玉磐山房”,每日舞文弄墨,画作被重金争相购求。吴中景色优美,为其提供了很好的绘画素材,山水画早期承袭老师沈周简朴浑厚的风格,后不拘一格,宋元诸名家无所不仿,所以直到晚期,文徵明才形成了有别于“明四家”中其他三家的画风,即劲秀相济。   《浒溪草堂图》便是文徵明晚年的作品。描绘了文人具体的生活情景,气氛明朗平和。画面讲求装饰和形式美感。构图平衡,前景和后景一样明晰。山水中无论树、石、屋等造型均简朴、顿挫。山石只做简笔勾皴,略有点缀。树叶有夹、点、勾等各种画法,并注重疏密曲直劲柔的搭配。笔法含蓄,墨色以灰为主调,稍以浓墨提神,使画面富于浓淡变化。笔触略显迟拙。在艺术上视文雅为高,生拙为重,显出儒生本色。   宋元明三朝山水绘画成为画家们借物喻思、表达心性的艺术,逐渐取代了以往人物画的主导地位。正如明薛冈所说:“画中惟山水义理深远,面意趣无穷,故文人之笔,山水常多。”宋以后诸家对山水画的推崇可见一斑。宋元明画家相较,宋人以自然写生入手、主理性,元朝以写意为主,重个性的发挥,而明代画家大多仿古,但借景抒情,自娱自乐。文徵明自己就说:“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明朝绘画既摹古又不泥古,讲究神似而非形似。明沈颢曰:“临模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用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亦有“师意不师迹”的说法。明画仿古外更讲求的是文学书卷气,一幅画单独出现的情况很少见,常常融诗书画于一炉。这在《浒溪草堂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卷引首书“浒溪草堂”四字,画末上端有作者自书“徵明写浒溪草堂图”八字。画末接纸有作者长题及明清贤士的诗文11篇,足见名家对此画的喜爱之情。一幅好的画作,同样对作家的人品要求很高。文徵明自题米山曾云:“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李晔说:“吴墨落纸,大非细事,必然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之所自然凑?白。”   明文人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画笔延伸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集会访友,品茶饮酒,吟诗作画,观花赏月,游山玩水,庭堂屋舍等等,无所不及。《浒溪草堂图》就是其中的一幅。艺术的风格与时代风尚,社会发展及作者的理念等密切相关。当时明朝经济繁荣,工商发达,海运大开,在扬州、苏州、长江流域及南北运河交汇处百商汇聚,文化艺术中心也在此形成。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从明景泰元年至嘉靖末年(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中叶),正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东方产生了“明四家”,而西方同样有达芬奇、米开朗奇罗及拉菲尔等著名艺术家,真可谓东西方交相辉映,闪耀全球。明朝文人画的盛行,正是明中期社会安定、文人生活舒适的生动写照,同时体现了当时文人在追求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境界。   《浒溪草堂图》原藏沈天民家中,明末遗失。沈天民曾孙沈培风少时曾在朋友姚子文家见到此画,想要购回,却终究没好意思开口,一直是心头的一块心病,念念不忘。二十年后的一天,得知姚子文已于一年前的冬天患病不治而逝的消息后,沈培风立即前往浙江的姚宅,欲觅得此画,可惜宅内已空无一物。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有人将画送上门来。经过二十年世事沧桑,百变流转,培风又遇此画,便下定决心说什么也不能让机会从自己身边再次溜走。于是,几乎倾其所有,重金购得,并请工匠重新装裱后珍藏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