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清正淡雅 彰显沉凝朴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求清正淡雅 彰显沉凝朴美   近日,我常作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器”问题的思考,特别是有些学者用西学来治东方艺术精神的寻绎,总给人“道有不昭”之疑。西学可以借用,但绝不是阐释东方艺术精神的钥匙。我认为,东方艺术还是以东方哲学精神来解释是唯一的正确途径。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历来都是人格意识作为衡量艺术家与作品与优劣的审美原则,历代大书法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道事艺”,而不是“以技事艺”。偶见恭达之书,细品之,感觉其点线间透着超诣的清淡之气,字里行间,他追寻豪放、雄强、奇伟的风骨。      恭达乃“南方夫子”言偃的后裔,受业于著名金石书画家沙曼翁先生,一直遵循曼翁老师的人文品格和审美思想。正是如此,恭达书风在“正雅”的白云、清风间透出淡雅与清正之气。从技法上来看,他笔必悬落,线不柔儒,其笔不染纤毫浊气,书之腾空与撇捺间,铸就其清骨之相。   书法高低,一在功力,二在学问,三在境界。这是历代书法大家成功的必由之路。恭达笔法深厚,全得益于篆籀金文和汉碑,那是三代书体沉凝朴美的内涵。这些高古的神韵,被他化得若神,雄浑中不失虚和,苍劲中蕴含灵动。线条的质感诉出园、厚、沉、灵、雄、健、刚、雅、中、和。他下笔、行笔、收笔都十分讲法度,从不无度恣意挥洒,情泄于笔,笔泄于纸,于规矩方圆中一张一弛,从无故意“炫技”的“纵笔”,这是学问供养而成,非读书无以至此。下笔纵横捭阖之中充满“清、淡”之气,任情适性,自得蹊径,这讵非天授。恭达用笔法度有超古人处,就功力而言,已初具与古代大家抗鼎的实力。特别是在他大篆笔意入书的草书中,观之若澄然秋潭,皎然春月,冥冥中透着悠悠波澜不已之志;行笔纵横飘逸,末笔,笔笔知道收住。纵放、纵收,这是很难做到的。我尤喜欢恭达之金文书,古淡清醇,一点一画,皆入无声之境。      学问和境界是书法艺术的 “内美”,表现在恭达书法字里行间。“字里”是功力,“行间”是学养,这并非玄谈,古人有“功夫在诗外之说”,荀子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时事格之际,“多元论”下,有人标举创新,有人复归传统,有些笔力不逮的书法家,搞歪点子,以抖笔“创新”,以颤笔“创意”,皆不可学。每一时代都有一时代的艺术标准,书画都有时代风气,要想打破这种时代的突兀都很难;有人说,书家中只有一个赵孟,他的行书超两宋、入晋唐。画家中有唐伯虎,超元入宋。我以为,近人林散之超宋入唐,今人言恭达已入明清。   责任编辑:木子      艺术家简介   言恭达,江苏常熟人,194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沧浪书社总执事。言恭达先生受业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精多种书体,工篆刻,善绘画。其作品连续参加了全国第二至八届书法篆刻展,数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等,先后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美国、法国、菲律宾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并多次获得大奖。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200多种专集,还被制成《当代书画五十人全体创作实录》等VCD光盘。1987年全国“当代中青年《书院撷英》评比”,他的作品以最高评票入选全国37位优秀作者之一。作品被中南海及国内外1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被国内80多处碑林选中刻成碑文。出版有《抱云堂》书画专集、《抱云堂艺评》 《当代书法名家》,参予编辑《六体数字典》 《中国书法名作辞典》 《中国国家图书碑帖精华?题跋》等。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