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设计形式与风格的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服装设计形式与风格的演变    摘要:形式就是一切的视觉表现,形式和风格密不可分。中国的服装从古代到现代历经了五千年的变化,在这变化中,现代中国的服装设计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必须立足本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中国的形式。    关键词:形式 风格 中国形式 服装       1、中国古代的服装形式与风格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有着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又都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主要是由汉民族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共同组成,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但相互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最早的中国服装是从无结构形式为主,这类服装不要求突出人,而只是突出服装的装饰性。如,从周朝就开始的“冠服制度”规范礼治。在祭天地、宗庙时有祭服;朝会之时有朝服;从戎有军服;婚姻嫁娶时有婚服等等。按照不同的礼仪需要,各种不同阶级、地位、角色的人,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饰。    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和少数民族交流密切,也因为战争的需要,推行的是“废止上衣下裳制,推行胡服”。赵武灵王成为中国历史上服饰改革的第一人,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开放,服装又有了新的变化。如,当时女装的“胆领”,这在唐代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唐代女子着男装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一切都表明唐代的服装已经变得更人性化了,形式也更多样。    到了元代,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江山,服装采用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的“质孙服”制。这种服装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到了明朝,服装有了非常严格的阶级制度,每个阶级有自己的服装,不能超越。同时,明代延续了唐宋以来的上褥下裙的服装样式,但形式没有那么华丽,而是更显典雅质朴,突出了中国人的含蓄之美。清朝的服装,特别是女装是我国古装发展的顶峰,在图案应用上承袭了历代传统审美思想与装饰理念。清末服装尤其重视图案装饰,而非人体的塑造。清代晚期女装图案在纹饰、色彩、构图上都表现的越来越精细、艳丽和繁复,形成了特定的装饰语言。同时在清末,满、汉两族女装图案在装饰风格上产生了相互融合的美。    到了近代,中国的服装设计一度停滞不前,形式单调,特别是解放初期,全国人民着装不分阶层,式样雷同,颜色也单调。设计感、美感和形式感欠缺。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服装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势头,在中国大街上,任何风格的服装都随处可见。这也说明我们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层次和消费能力的国内市场。    但是由于现代设计起源于西方。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主导和影响了设计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设计有许多的盲从。导致长期以来,中国的服装没有属于自己的形式和风格,没有特点。再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很多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不断加深,更有之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因而现代中国的设计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2、当代服装的形势与风格的变化    设计师开始从各个不同时期找寻设计灵感,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中进行设计。我们的传统文化主流是以儒、道、释为基础的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下的文化传承,宋的纤巧工细,元的粗犷豪放,明的质朴敦厚,清的典雅华贵。这些都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基础。深圳的知名服装设计师梁子说: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植根本土文化,适当增添流行的时尚元素,才能走在潮流顶尖。这里的独特风格,就是 “莨绸”,它轻薄飘逸,如水墨般素雅灵透的光芒。“没有两匹布会一模一样。”这完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内敛、含蓄,同时不缺少个性。在设计理念上,根据面料的特点,以“平和、健康、美丽”为理念,不盲从法国的浪漫时尚,也不照抄美国的随意包容,而是将最中国式的写意融汇至服装款式中,那质朴的材料,宁静的色彩,简洁的形式,精致的细节,无一不透着丝丝中国文化痕迹。    从古到今,从中国服装的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设计一度辉煌,再到低迷,到今日的重新发展,这中间,设计的形式与风格,表露无遗,虽然有辉煌有失败,但都是我们的探索。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宣扬以古为用,也不是盲目的民族崇拜,我们需要的一种文化情结:一个对于自己文化根植的认同,只有这样中国的设计才能有自己的风格,才会创造出只属于中国的“中国形式”。       参考文献:    1、汪瑞. 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J]. 服饰,2010(01):78-79.    2、祝帅. 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郑丹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责任编辑:翁婷皓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