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古陶瓷的西雅图之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高古陶瓷的西雅图之旅      大洋彼岸,领略“自古代至14世纪一段时期中国陶瓷的卓越成就”      美国西岸城市西雅图,这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在两个世纪关口,迎接了一批展示中国远古文化魅力的陶瓷精华。自1997年开始,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Seattle Asia Art Museum),已经连续五年专题展出“九如堂收藏”(The Jiurutang Collection)的高古陶瓷,展品每隔半年更换一次,这一展出也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参观者数以万计。众所周知,基于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西雅图聚集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众多富豪,不仅仅只是美国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除了经济实力雄厚之外,喜好艺术品收藏的富豪也不在少数。   对于这次长达五年的“九如堂收藏”中国高古陶瓷展的贡献,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馆长倪密?盖茨女士(Mimi Gardner Gates)是这样评价的:“九如堂收藏自1997年起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宗旨是突显中国陶瓷的精华。九如堂的收藏可说是精挑细选。主人力图搜集每一个时期的精品。这个不平凡的收藏搜罗自新石器时代至元朝的优质陶瓷器,给观者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解读,使他们明白中国陶瓷演变的历程。我们非常感谢九如堂慨然借出藏品让美国人士观赏,同时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特别是自古代至14世纪一段时期中国陶瓷的卓越成就。”   在外界眼中,“九如堂主人”似乎很神秘,哪怕是在《Jiurutang Collection》一书的自序中,这位谦虚的大收藏家仍然以“九如堂主人”(Owner,The Jiurutang Collection)落款。目前仍健在的国内最权威的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曾经用“九如堂主,收藏品之丰盛,在东方收藏家中实属鲜有,使识者不胜羡佩之至”这样的褒誉之词来形容九如堂的高古陶瓷收藏,影响力之巨可见一斑。在耿老眼中,“九如堂主人另辟蹊径,唯独钟情于祖国远古文化遗存,追溯上古,甚而痴迷至如身临其境,领会品位,陶冶心情,乐此不疲;寻古探幽,反朴求真,可谓独具慧眼。九如堂主人悉心探研古代陶的产生、发展与用途;陶与青铜相互的影响;古代帝王礼器与典章,由陶升华瓷器的过程及演变等问题,从中领悟陶瓷文化的深奥所在;历代古人名师艺匠独出的心裁,丰富的智慧一一体现在陶艺之中,造型、彩绘、釉色、绘饰的内容与绘艺,韵味无穷。古陶瓷的魅力牢牢地牵系着藏家爱好之心。”      眼下,在一个艺术品市场“唯明清瓷马首是瞻”的年代,原本就格调高雅的高古陶瓷收藏愈发显得另类与孤独。沉着冷静中,藏家不可或缺的,还应有坚定的信念。带着憧憬,间或几许好奇,笔者走近了“九如堂主人”,一位旅居美国、香港两地的世界级陶瓷藏家,谦虚、低调是这位神秘人士身上流露最多的符号――他就是全球著名收藏社团、香港敏求精舍第43、44届主席李略鸣先生。      10年后,由明清瓷转向高古陶瓷      笔者:您的收藏从何时开始?什么原因让您走高古陶瓷专项收藏这条路?   李略鸣(以下简称“李”):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瓷器、玉器、家具这些中国古董,这也是受家庭的影响吧。当时就是一种本能的喜欢,并没有专业的书籍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港的很多本土藏家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收藏。起初,我与身边的很多朋友一样,也喜欢那些色泽艳丽的明清瓷器,这样的收藏大约经历了10年。直到80年代中期,我才发现,最吸引自己的,还是那些被赋予无穷魅力的高古陶瓷: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简洁而优美的线条,还是宋代陶瓷富于创新的釉色和造型,单一淡雅的色泽更耐人寻味。80年代,香港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来自内地的高古陶瓷器,给我的震动很大。其时香港本土并没有多少人收藏高古陶瓷,买家主要都是来自欧美的古董商与收藏家。身处香港,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我才可以花合理的价钱,收藏到真正的精品。   真正的高古陶瓷精品并不多      笔者:您如何为自己的高古陶瓷收藏定位?         李:喜欢上高古陶瓷之后,我经常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参观学习,包括国内的故宫、上博等等,我发现其实真正的高古陶瓷精品并不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二者完美结合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只收藏高古陶瓷中各个窑口、各个时代中的顶尖艺术品,至今都是如此。收藏高古陶瓷20多年来,接触的实物已上万件,但我真正收藏到手的不过几百件。不管是通过古董商,还是国际大拍卖行,我只会选择那些品相上佳的精品,或是对解决陶瓷史、断代有帮助和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器物。而且,一旦录入个人收藏,我都不会考虑出手或者转手的问题。毕竟,收藏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数量多寡并不能说明问题,重要的是,你的收藏品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