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无为而治”法政哲学的三重意蕴
摘要:“无为而治” 既是《老子》极其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的法律哲学思想,《老子》“无为而治”法政哲学具有三重意蕴。批判的意蕴:《老子》批判其他各家过于强调法律的作用,制定太多太严甚至残酷的法律治理社会,只会使社会处于更加混乱落后的局面。价值的意蕴:《老子》通过否定的方式揭露“有为恶治”,凸显“无为善治”,《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民本思想的光辉。方法的意蕴:“无为而治”是针对“有为而治”方法上的缺陷而提出的,《老子》认识到“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有”通过“无”实现。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法律;政治;道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6-0079-005
春秋战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思想争锋的年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学派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纷纷亮相。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无疑是当时百家中的重量级一家。《老子》的治国主张是“无为而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主张通过无为达到社会大治。无为是强调政府少作为,不胡乱作为,减少对民众的干预,通过“有所不为”而达到“大治”的效果。“无为而治”既是《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是其法律哲学思想,《老子》“无为而治”的法政哲学具有三重意蕴。
一、批判的意蕴
《老子》猛烈批判当时的主要学派儒家、墨家和法家。一般认为,《老子》成书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很长时间。司马迁《史记》所认同的老子,时代略早于孔子,更早于墨家和法家,这个老子无法对其后的墨家和法家进行批判,但《老子》在成书过程中是有可能批判诸子百家的。
《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即自身本来的样子,也就是“静”、“婴儿”、“朴”等,这些都表现了道的清静无为。“‘自然’这一概念在老子《道德经》中之本质的含义,当然不是指作为外部客观对象的‘自然世界’,而是被建构为指称一种非‘人为干预’(即指‘有为’与‘造作’等‘乱作为’)的‘思维模式’或曰‘人生境界’。”[1]道法自然,正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是人因地之自然,由天、道之自然而得其常。”[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三十七章》)“无为而治”是“道”的要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G。为天下?G,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二十八章》)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是通过“雌、黑、辱”的“无为”达到“雄、白、荣”的“治”。可见,“老子之所以深究‘自然’,其目的就在于阐述一种基本的政治原则:无为。”[3]相反,当时各家认识不到这种关系,总想通过“有为”达到“大治”,在《老子》看来这不仅无法达到目的,甚至会与目的背道而驰。法律本是社会调控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其他各家过于强调法律的作用,制定太多太严甚至残酷的法律来治理社会,殊不知“法律一旦确立,其无为的特性会逐渐消失,因为法律一旦‘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予百姓’, 其变迁速度必然滞后于民情、时势之变化,就逐渐失去‘究万物之情’的初心”[4]。所以,其他各家的“有为而治”在《老子》看来是愚蠢的,应予以严厉批评。
1.批判儒家的“仁义”法政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利以义取”,谴责统治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是不仁不义的。儒家特别强调“为政以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还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强调通过制定“仁义”的法律实现对人民的教化,教化做得好,人民就不会犯罪,预防了犯罪,诉讼和刑罚就少了。针对儒家,《老子》提出:“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章》)在《老子》看来,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等并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道法自然,所以与“道”也是格格不入的。儒家也讲“道”,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但儒家把 “仁”当作“道”,其中有过多“人为”的因素。在《老子》看来,仁不出自自然,也就不能称作“道”,只能是“道”的反面,所以说“大道废有仁义”。《老子》反复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放弃儒家对“仁”的追求,才能避免“不仁”。《老子》主张“无为”,反对儒家的“仁义(有为)”,正是为了避免“大道废”、“大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明星大侦探雨中钟楼.pdf VIP
- 2025人教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Different families单元测试.pdf VIP
-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2.0与等保1.0对比.docx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二: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体系.ppt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一:概论.ppt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六:集成厨房部品体系设计装配式装修.ppt VIP
- 《德国与中国学前教育的异同.doc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七:装配式装修卫浴部品体系设计.ppt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九: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体系设计.ppt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十:装配式装修收纳家具体系设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