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朱熹〈诗集传〉提要》辨正
摘 要: 朱熹《诗集传》现有二十卷本和八卷本两个系统,二十卷本更接近其定稿时的形态,八卷本乃坊刻所并。《四库全书》收录了八卷本《诗集传》,馆臣亦据八卷本撰写书前提要。馆臣所撰提要在版本、书名及行文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商榷之处。文章通过汇校四库现存提要、核实《四库全书》所收书及参考文献,力图考证事实原貌,疏理四库提要源流,对提要所载加以澄清。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提要 《诗集传》 朱熹
朱熹的《诗》学著作主要有《诗序辨说》、《诗传纲领》、《诗集传》、《诗传遗说》等,对以后的《诗》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作《诗集传》有一个从尊《序》到反《序》的过程,淳熙四年其作《诗集解》成,在此基础上屡经改移,大概至淳熙十三年(1186)《诗集传》定稿[1],流传至今版本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二十卷本和八卷本两类。
二十卷本今存宋刻残卷多种: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只存卷十六,半页八行[2];②袁廷??、陈?@、汪芗国、陆心源递藏本,陈?@定为后山刊本[3],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存卷一至十一、十八至二十,卷十二末七叶、卷十三至十七钞补,半页七行,《四部丛刊三编》曾据以影印;③明代晋王旧藏本,吴氏拜经楼、丁氏八千卷楼递藏,现藏南京图书馆,半页七行,《中华再造善本》据此影印;④北大藏本,存卷十四至十七[4];⑤国家博物馆藏本,存卷十六第四叶;⑥上海图书馆藏本,存卷七第十一至十二叶、卷八第一叶至十八叶[5]。元代刻本有二:①台北“中央图书馆”所藏十一行本;②国家图书馆所藏十卷本。元十卷本的分卷,实际上就是将二十卷本的两卷归并为一卷。元代还有一些羽翼《诗集传》的著作,如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刘瑾《诗传通释》等书,其全载《诗集传》原文,卷数均为二十卷。明洪武间蜀府刻本十卷[6]。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二十卷本《诗集传》,是为明内府本。明嘉靖间崇正堂、赣州清献堂亦刻二十卷本《诗集传》[7]。
八卷本自明清以来非常流行。明嘉靖间吉澄刻八卷本《诗集传》,万历三十年刘似山、崇祯四年汪应魁、崇祯六年闵齐?骋嗫贪司肀尽妒?集传》[8]。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初抄本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亦八卷本[9]。明崇祯十四年毛氏汲古阁刻《四书五经》,收八卷本《诗集传》。此外明书林吴世良四仁堂、明金陵奎壁斋、明池郡秋浦邑象山杜尊重、明豹变斋亦刻八卷本《诗集传》。八卷本不合朱熹定稿体例[10],但其音训简略,尤能满足场屋需求,影响广泛。清康熙年间,朝廷亦刻八卷本《诗集传》,是为清内府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据清内府本缮录。《诗集传》各本差异主要有卷数多少、音训详略等方面。陆心源《宋椠〈诗集传〉跋》曰:“以通行八卷本校之,宋本反切而俗本改为直音者千余条。宋刻有反切而俗本删去者数百条。宋刻有注而今本删去者数十条。有宋刻反切而今妄改与某同者数百条。”[11]《四库全书》及《荟要》只收录八卷本《诗集传》,没有收录二十卷本《诗集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四库馆臣为八卷本《诗集传》撰写了提要,然其中颇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一、书名问题
《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皆收八卷本,题名“诗经集传”,《荟要总目提要》、《文溯阁提要》、《文津阁提要》、《简目》亦题名“诗经集传”。然《文渊阁提要》、《总目》却题名“诗集传”。核《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之宋刻二十卷本,首行题“诗卷第某”“朱熹集传”。《旧京书影》著录之元刻本首行题“诗卷第某”,次行“朱子集传”[12]。《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之元刻本“诗卷第某”、“朱子集传”均在首行。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本同宋刻本。明嘉靖间赣州清献堂刊巾箱本首行题“诗卷之某”,次行题“朱熹集传”。由此可见,依二十卷本系统,此书当名“诗集传”。
明人好妄改古书,校刻“诗”“书”往往增“经”字。明崇嘉靖间崇正堂刻本已改题“诗经集传”。嘉靖间吉澄刻八卷本,首行题“诗经卷之某”“朱熹集传”。清内府刻本同吉澄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据内府本缮录,题“诗经集传卷某”、“宋朱子撰”。由此可见,馆臣在内府本基础上又做了改动。依明清刻八行本系统,此书应称作“诗经集传”。《文渊阁提要》、《总目》题“诗集传”,与《四库全书》的实际情况不合。
古书名同实异、名异实同甚为常见,一书卷帙及详略不同也屡见不鲜。前此苏辙有《诗集传》,《郡斋读书志》著录作“苏氏诗解”,《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诗解集传”[13],《玉海?艺文志》著录作“苏辙《诗解》”[14],《宋史》本传作“诗传”[15],《宋史??文志》载“苏辙《诗解集传》二十卷”[16],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载“苏子由《诗解》二十卷”[17]。《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之宋本作“诗集传”。现存明代诸刻本题“颍滨先生诗集传”,当是与朱熹《诗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