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四、疾病诊断;1.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全部脑肿瘤40~50%
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肿瘤分为四级
病理按组织分为6种类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Ⅰ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Ⅰ级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Ⅱ级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Ⅱ级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
胶质母细胞瘤 Ⅳ 级
Ⅰ、Ⅱ级肿瘤分化良好,呈良性;边缘较清楚
Ⅲ-Ⅳ级 分化不良,呈浸润生长,轮廓不清,易发生坏死,囊变出血。
;[影像学表现]
⑴CT检查:
①Ⅰ级肿瘤:呈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无或轻度强化。
② Ⅲ-Ⅳ级肿瘤:呈高、低或混杂密度,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边缘不规则,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明显,
增强:多呈不规则环形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强化壁结节。
;;;;;;2.脑膜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属于脑外肿瘤,与硬脑膜相连。
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凸面。多由脑膜中A供血,血供丰富常有钙化。
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型血管瘤型等。;[影像学表现]
CT检查:
平扫:呈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晰,常见斑点状钙化,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周围水肿轻,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侵犯相邻颅板引起增生或破坏。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3.垂体瘤
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有完整包膜。可发生坏囊变,偶钙化。
可分为非功能性腺瘤和功能性腺瘤
病灶小于1cm为垂体微腺瘤
;;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
间接征象:
①垂体高度≥8mm,
②垂体上缘隆突
③垂体柄偏移,
④鞍底下陷,
MR:显示垂体微腺瘤优于CT。
T1WI: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4.听神经瘤
成人常见的颅后窝肿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
早期位于内耳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 ,包膜完整,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
颅骨平片:内耳道、内耳道口的扩大和临近骨质破坏。
CT: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为等、低???高密度。
增强后,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肿瘤密度迅速升高达到最大。
骨窗见内耳道呈锥形扩大。
MRI:可见起源;增强可显示3mm肿瘤;;;;;;【影像表现】
X线:鞍区钙化;蝶鞍异常(床突消失、扩大);高颅压等。
CT:鞍上池内见类圆形肿物,压迫视神经和第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水,肿瘤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大多数病例在实体部分与囊壁出现钙化。囊壁壳形钙化为特征性表现
增强示,肿瘤实性部分可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囊壁可出现环状强化。
一般无脑水肿,室间孔阻塞出现脑积水。;颅咽管瘤;颅咽管瘤(CT);MRI:
T1WI可见呈高、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I以高信号多见。
静脉注射GD-DTPA后,在T1W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部分呈壳状增强。
;颅咽管瘤(MRI);;6.转移瘤
多发生于中老年,顶枕区常见。65%为多发,原发灶可为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肾癌,绒癌,经血行转移而来。
易出血,坏死、囊变,瘤周水肿明显。;[影像学表现]
CT: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单发者较大,呈等或低密度,出血时密度增高,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表现为“小瘤体大水肿”
增强:均一或环状强化,可混合出现
MRI:呈长T1长T2信号,
瘤内出血则呈短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对小转移灶更敏感;脑转移瘤;脑转移瘤;脑转移瘤;;;㈡脑外伤;1.脑挫裂伤
属于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其意识障碍重于脑震荡,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脑挫伤:脑内散在的出血灶,静脉瘀血,脑肿胀。如伴有脑膜或血管断裂,为脑裂伤。二者合并发生为脑挫裂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有占位效应,有的形成广泛脑水肿或脑内血肿。;;;;MRI表现:
脑水肿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脑血肿
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
随时间延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2.脑内血肿
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额、颞叶,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的脑表面,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CT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影;;3.硬膜外血肿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血肿常见于颞顶和额顶部。脑膜血管损伤,血液积聚在硬膜外间隙。
CT: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影,CT值40-100HU,多伴骨折,不跨越颅缝。可有占位效应,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2∕T 2382-202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规范》.docx VIP
- 消防基层指挥员如何做好初战控火指挥.pptx
- EN IEC 63118-1-2024 用于汽车启动、照明、点火(SLI)应用和辅助用途的12V 锂离⼦⼆次电池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中文版.pdf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utomotiveSPICE_V4.0_中文版(最新版).pdf VIP
- 工程机械焊接结构图.ppt VIP
- 2025年宜昌当阳市招聘工会协理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职劳动教育教学课件专题四教学课件.pptx VIP
- 财务报表分析(第6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双减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