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羊快疫 概念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死亡胃出血和坏死为特征。多发生在寒冬和早春低温季节,发病快,死亡率高。 病原 形态特性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芽孢、不形成荚膜,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向菌端,使菌体呈梭形,菌体单个或两三个相连,有的呈无关节的长丝状,其中一些可能断为数段。 病原 抵抗力:芽孢对各种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只有20%的漂白粉、3%福尔马林、0.2%升汞和35%氢氧化钠可以短时间内杀灭 腐败梭菌可产生四种毒素:α、β、γ、δ。α:使消化道粘膜,特别使真胃粘膜发生出血和坏死,进入血液,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休克。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本病多发生于绵羊,尤其是6-18个月,营养中等以上的羊,山羊少见,鹿也可感染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 流行特点:一般呈地方流行,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季节;于低洼地、潮湿地、沼泽地放牧的羊只易患本病。 症状 突然发病,往往未出现任何临诊症状,突然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病程长的病羊离群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可见到不食、磨牙、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有的兴奋不安,腹部鼓胀,有痛感,排粪困难,有疝痛症状,里急后重,有的排黑色稀粪。一般体温不高,有的可升高到41℃,数小时内痉挛或昏迷而死。 病理变化 主要是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胃底部幽门附近的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甚至发生坏死,粘膜下组织常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有大量的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质脆、呈煮熟状,胆囊扩张,充满胆汁 肺脏浆膜下出血 诊断 在羊生前诊断本病有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只能初步诊断,死后剖检可见真胃出血,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验。 抹片镜检: 用死羊肝脏的被膜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到无关节的长丝状菌体。 诊断 鉴别诊断: 羊快疫与羊炭疽的鉴别 羊快疫与羊肠毒血症的鉴别 羊快疫与羊黑疫的鉴别 防治 预防:(1)本病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菌苗”,不论大小羊,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2)当本病严重发生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弱和停止发病的效果。应将所有未发病的羊只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早上不宜太早出放;(3)及时隔离病羊;对病死羊严禁剥皮利用,尸体及排泄物应深埋;被污染的圈舍和场地、用具、用3%的烧碱溶液或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防治 大多数病羊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那些病程稍长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每次160~320万单位,每天2次,或内服磺胺嘧啶0.1~0.2g/kg体重,每天2次。辅助疗法是:强心、补液解除代谢性酸中毒。可用含糖盐水500~1000ml,5%碳酸氢钠100~150ml,10%安钠咖10~15ml,混合后静脉注射,或内服20%石灰乳,每次50~100ml,每天1~2次。对可疑病羊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如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并口服2%的硫酸铜,每只羊100毫升。 羊肠毒血症 概念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相似,故又称“类快疫”。死后肾组织多半软化,故还称 “软肾病”。 病原 魏氏梭菌又称为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为厌氧型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孢位于菌体中央。 抵抗力: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的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在95℃下需2.5小时方可杀死。 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肠道和污水中。 病原 本菌可产生α、β、ε等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等5个毒素型。羊肠毒盘症由D型魏氏梭茵所引起。 流行病学 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为2-12月龄、膘情好的羊为主;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多呈散发流行。 流行病学 一、发病原因 1、羊只采食被病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芽孢进入肠道并繁殖进而产生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通透性,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并损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而死。 2、过食。舍饲或放牧时间过长,牧草幼嫩丰茂都可能引起过食。 流行病学 3、高蛋白饲料过多,降低了胃里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生长繁殖增快。 4、吸收了大剂量的毒素。该菌是一种土壤菌,在动物体外形成芽孢,吸收毒素过量易发生本病。 症状 肉绵羊羔羊发生本病的特点是没有发病预兆而突然死亡。有时白天放牧未表现任何症状,而第二天发现羊已死于圈舍内;也有在放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