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下名州PPT
天下名州 ---绥德 太子扶苏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少有的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因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等政策,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然而历史并不能顺遂人心,扶苏最终屈死于一个大阴谋,但他同时也成就了绥德之大名气,让绥德这块并不富饶的土地厚载了秦朝的一部分重量,并且能让绥德在陕北的重要地位保持了二千年。扶苏长眠于斯,他的机智聪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他的忠勇刚直、悲天悯人等等品性,无疑也成为滋养绥德人精气神的丰厚养料。 扶苏墓 扶苏墓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贤良明达,颇得众望,始皇三士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及时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贬谪扶苏于上郡监蒙恬军。 扶苏墓位于绥德县城西南约半公里的大理河北岸,在疏属山顶,有八角亭、五龙壁等建筑。蒙恬墓位于大理河西岸,绥德县一中校园内。扶苏墓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6米,高约8米,墓旁有扶苏祠,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恬墓与扶苏墓隔着大理河遥遥相对 蒙恬将军 ????????蒙恬,祖籍齐(今山东东部)。祖父蒙骛、父亲蒙武,三代皆为秦之名将。据《资治通鉴》记载:“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逐匈奴,收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讥至辽东延裹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今内蒙包头,五原之间)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为安定北部边疆立下卓越的功勋 蒙恬墓 秦将蒙恬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西大理河畔。墓冢成馒头形。据《绥德州志》记载,蒙恬墓在绥德县城西南0.5公里处,大理河北岸绥德县第一中学院内,墓前有一通石碑,高1.42米,上书“秦将军蒙恬墓”6个大字,为清代乾隆年间绥德知州张之林书立。可惜已为两截。墓高50余米。后因历史久远,风雨剥蚀和施工修建等人为因素,使墓冢成不规则形。 秦将蒙恬墓 蒙恬制笔 据史料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名垂青史。 传说,一日蒙恬闲暇,出外围猎,见一狐狸和一黄鼠狼从古庙中逃出,便张弓搭箭射之。狐狸和黄鼠狼见四周刀枪剑戟,无处逃生,便伏地求饶,泪如雨下。蒙恬见状,顿生恻隐之心,便收回弓箭,示意侍卫放其逃生。未过几日,蒙恬忽接始皇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并斥扶苏与他诸多罪名,赐其二人自尽。蒙恬知是朝中奸佞弄权,置自己和扶苏于死地。他既为遭陷而悲愤,更为秦室江山不稳而悲痛。沉思中迷糊入梦,只见两少女跪其面前道:“我两乃为前次将军围猎时放生的狐狸与黄鼠狼。今始皇驾崩,胡亥与李斯、赵高狼狈为奸,合谋篡位,假传先帝遗诏赐将军与扶苏死。我等深知将军忠勇仁慈,心无异举,必欲以死报君恩,故不敢强求万一。只因受将军活命之恩,却不能救将军于危难之中,愿以一死相报!”说完一同撞壁而死,显出原形,果是日前围猎放生之狐、狼。蒙恬救之未及,倏地惊醒,见一狐一狼躺地而死,不禁感慨万端,潸然泪下。 蒙恬得此显化,又获公子扶苏自刎之讯,毅然决定以死报君。但他仍然惦念秦室江山,欲于尽忠之前上书一封,箴谏胡亥纳良避奸,珍惜秦始皇统一大业。欲写奏章,但身边无一士卒,又无刀笔,只有已死之狐、狼,甚感叹惜。不由自主顺手抚摸狐、狼周身,竟觉狐尾狼毫柔而坚韧。内心一动,便分别揪下一撮狐尾狼毫,束于木杆,蘸其唾液,地上一画,竟显出笔画来。随即撕下袍袖,咬破手指,饱蘸热心,痛心疾首,匆匆草成奏章一折,毅然自刎身亡。蒙恬含恨死后,部下将士无不悲愤痛切,将其遗体葬于绥德城西大理河畔,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其后,蒙恬部下将士和上郡黎民百姓便效仿其生前 所用之笔,制作了许多毛笔。从此,毛笔的制作和使用逐渐流传全国。清人阎秉庚曾题诗曰:“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 韩世忠 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他曾替岳飞鸣冤,面诘秦桧。 民族英雄韩世忠雕像,矗立在绥德千狮桥头。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雕像题词“民族英雄韩世忠”。国际特异功能著名人士郑翔玲女士为雕像捐款20万元。韩世忠雕像主像及主座高9.4米,为红色花岗岩材料雕塑而成。1996年5月1日落成。韩世忠庙在绥德城内一步崖。 李子洲 李子洲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绥德人。由于家境艰难,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学。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火烧赵家楼等正义斗争,不久加入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