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的吊车-旧事物和阴影的重量
诗歌的吊车:旧事物和阴影的重量
阅读李荣的诗歌,从诗篇标注的写作时间来看,他有点封闭自己的意思,我这话算不上是个忠告,但相比于屡出新作的诗人来说,李荣其实应该将我的话算作一种忠告。通读其诗,读者本人会强烈的意识到,没有不值得一顾的旧事物,唯有诗能够唤起我们被毁掉的重重记忆;还有一点也是需要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旧事物反对含混,李荣有能力运用他的才能和时间达成清晰的默契,他的诗持有质朴的风貌且再现了他的敏锐洞察力。
所谓诗如其人对李荣而言是不太确切的,李荣军旅出身,他的身材看起来结实壮硕,嗓门也不低,从事的职业也堪称火爆,其待人的豪爽程度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但表现在诗里面的却是他的孤独感和对事物的敏感性,这一巨大的人格与诗格的反差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我不得不作这样猜想,或许他在真正运用这些对他来说能称得上构成诗意的东西,陷入而不是摆脱一个看似陈旧的主题,这可能也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我们有时会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恋,按臧棣的告诫,“诗人的自恋常常只是诗的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学会努力克服诗的自恋。”
旧事物里的秘密在普遍意义上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李荣坚持不懈所表达的正是秘密的本身――孤独的系统而不是反思的嗜好。孤独作为一个古老的命题需要诗显出它的真谛,李荣的诗写表达了这样一种期待:他被旧事物诱惑,但从不冥顽不化。比如,他在一首《秋》的诗中表达了喃喃低语式的赞美与否定:“诗人的诗里神和马车相遇/那里的房子没有人住/那里的晒谷场上堆满了新谷”。这首诗里充满了忧郁和疲倦的腔调,他担忧的问题似乎比绝望还惊恐万分:“纷至沓来的神/你们吃的是什么?”李荣在诗里总是表现出了一个风格介于悲喜剧两者之间的独行者形象,这是我读到《羞愧》时的直接感觉,这首诗写作的时间节点耐人寻味,也可以说是常规的敏感,对消息的接受和处置他用了“羞愧”这个词,他怀着巨大的内心撕裂感写到,“那么多人突然不见了/我却在祖国一个名叫小淀村的地方/若无其事地活着”,话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对历史现场的一种文本式阐释,他的“羞愧”让我们听到了一首诗里最狂烈的回声和看到了字里行间拥挤着暴虐和杀戮的风暴,着实令人震撼不已。对个人命运的看法李荣一般不去解释其特殊性,在个人的历史纵深感中,他似乎无法确定自己是否不断的遭遇着某些危机,“那位美丽空姐迷人的酒窝/似一股强大的气流/剧烈的颠簸让我误以为/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关于飞机的另一首诗》是从他的形式与转换策略来避免语言的枯竭危机的,作为一个故事或事件的讲述者,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卑微的出身/和与命运抗争后留下的/累累伤痕”,而只有克制的好奇,这种悖论式的特殊性,又是会使人导致误解。作为个人经验,孤独在《万物静默如斯》中表现为纯粹的距离感,这是一首写给母亲的诗,标题太过肃穆与崇高,“万物静默如斯”,甚至都给人以一种心理上的可怖暗示和宿命论般的宇宙观,归根到底,李荣深刻的意识到了时间之物的门槛对人既不拒斥也不胁从,“万物静默如斯/如她脸上纵横交错的沟壑一一/她的日子也许不多了,而我,风华正茂”;我是被这首诗的结尾打动了,我在其间发现了诗人的不可接受的拯救和已经完成的遗弃,“她苍老的速度超过了时光/我还在冥思苦想着下面这行伪抒情诗:/万物静默如斯,母亲啊,我怎样才能替你老去?”
旧事物在时间的链条上呈现出了它的陌生性,相应地,李荣的诗写生涯随之再现了他无法逃脱的对陌生性的顺从,但绝不是技术主义范畴里的陌生化。也就是说,李荣有一种庄严的意识,就像《飞机场轶事》里传达荒唐念头的那样,“整整一天,为了证实这件事/我在飞机场待了整整一天/看见十架飞机降落/但只有九架飞机飞走”;这首诗以“轶事”命名,飞机是其中唯一的事物,当李荣反复强调“十架”的数量时,悬念意外的出现了,“但只有九架飞机飞走”,那一架呢?如同一个讲故事的人在倚赖经验的时候突然发现经验不可靠了,这么说吧,留下的那一架没有飞走的飞机就是对经验的一种反拨,就是存在着的诗意。《飞机场轶事》这首诗至少在句式设计上很显然是受了史蒂文斯《一个贵族的若干隐喻》的影响而且,我推断出李荣对史蒂文斯的隐喻技艺也是爱不释手――史蒂文斯的“过桥”和他的“飞走”都是关于人的戏剧性的某种隐喻。在李荣那里,甚至“阳春三月”都是隐喻,《这是阳春三月……》这首诗发出的晦涩逻辑,“这是阳春三月,我看见田野上/到处怒放的油菜花/它们美丽得/像一群手舞足蹈的孩子/微风吹过来/它们张嘴唱出自由的歌”,这里有个重要的词:“自由”。这个词在这首诗里太过刺眼,像一出夜戏里的一个疯子,但透过和谐的事实,我们仿佛又辨认出了这个词里包裹着的暧昧和欺诈、迫害和哭泣,接着,李荣不禁提出了严峻的问题,“我不知道/我亲爱的祖国/是不是真的/也像现在这样阳光明媚?/是不是真的/也如此春风得意?”一个刚愎自用的国家形象跃然纸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