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概论
尚海洋 电话QQ:595491878 引言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假若没有指南针,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假若没有造纸和印刷,今天我们看书就要用笨重的竹简。所以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还有一个文化跟我们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密切相关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中医的渊源背景 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是以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文化渊远流长,维护着世代华夏儿女的身体健康,延续了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在对待人类疾病的态度上用“养、调、治”的基本原则,在对待人类身体健康上科学地、规范地提出了养生要点:“保养”与“补养”。 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与生老病死做斗争。我们的祖先在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总结出人如何少生病、不生病,乃至健康长寿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养生之道”! 中医健康理念 1、未病先防 (1)调摄精神 情志 (2)锻炼身体 五禽戏 (3)预防疾病 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 “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钻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 2、既病防变 3、上品,中品,下品 4、三分治七分养 5、中医养生认为健康的人是平衡,即精神体和肌体的平衡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合一”就是整体平衡。 人体是形而上(精神体)驾御形而下(肌体)的。两者相辅相成。 人的健康,首先是精神体的健康,次之是肌体的健康。(七情内伤)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皆自取) 7、辨证调理、整体平衡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衡量身体健康的天平 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内经》 阴阳的消长推动生命的车轮不断前进。 调和阴阳,使阴阳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就能促进人体精神充旺,减少疾病的产生, 维持健康状态,提升生命质量。 阳的自然属性与人体表现 导致阳虚的原因 阳虚体质的判断 导致阴虚的原因 看 二、五行学说与脏腑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药的说理工具,在指导临床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五脏 五行五脏 肝—血之存库 心—君主之官 脾——“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肺—朝百脉,司呼吸 肾——先天之本,百病之源 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主运化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 虚胖、消瘦。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窍为口 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 口干、舌两侧有明显 牙齿印; 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 或牙龈肿痛,嘴角溃 烂等。 其华在唇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骨 发 耳及二阴 恐 咸 黑 北 冬 膀胱 肾 水 皮毛 皮肤 鼻 悲 辛 白 西 秋 大肠 肺 金 肉 唇 口 忧思 甘 黄 中 长夏 胃 脾 土 心脉 面 舌 喜 苦 赤 南 夏 小肠 心 火 筋 爪 目 怒 酸 青 东 春 胆 肝 木 在身 其华 开窍 情志 五味 五色 五方 五季 五腑 五脏 五行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 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肺气失宣→鼻塞流涕, 嗅觉失灵, 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肺热→鼻塞,涕黄浊, 嗅觉减退 肺燥→鼻腔干燥 肺寒→鼻流清涕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 过悲则伤肺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 志 为 悲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 * ——那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