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环境变迁导论气候的使者大气环流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氣候的使者:大氣環流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 氣候的使者:大氣環流 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能量收支平衡 不均勻加熱 垂直環流 水平環流 地面氣溫 風暴路徑 降水 結語 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氣候的表徵呈現於大氣圈,大氣環流則扮演信差的角色,負責傳送各地氣候變化的訊息,也往往決定了各地的氣候特性。 大氣不斷在運動,運動所需的能量,源自太陽。 地表及大氣的溫度分布與世界各地實際測量到的溫度是不同的。因為輻射能量分布不均勻,會產生大氣運動,重新分配能量。 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冷空氣吹向低緯度,暖空氣吹向高緯度,降低南北溫差; 冷空氣下降,暖空氣上升,調降垂直溫度遞減率。 能量重新分配的過程中,輻射能量或轉換成動能,為摩擦所耗損,或轉換成潛熱、可感熱而改變氣溫分布。 這些過程在大氣中不斷進行著,小尺度如午後雷雨、海陸風、山谷風等,大尺度如高低氣壓等。 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因加熱分布不均勻而被驅動的大氣運動可能進一步改變氣候系統的狀況以及能量的分布。 輻射-大氣運動是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將影響到所有其他的環節。 輻射-大氣運動的運作,經由各種天氣及氣候現象,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活動,及地球生物所依賴生存的環境。 能量收支平衡 若將在大氣層頂的太陽輻射的全球平均值( 342 Wm-2 )當作100單位。 20單位為大氣吸收( 平流層3,對流層17 )。 30單位被氣體分子、雲及地表反射或散射回外太空( 亦即,地球反照率為0.3 )。 50單位則被地表吸收。 地表向上放射的長波輻射量相當於110單位,其中98單位被對流層吸收,平流層吸收了另外2單位,最後只剩下10單位外逸至外太空。 能量收支平衡 能量收支平衡 地表只吸收了50單位的太陽輻射,卻放射110單位的長波輻射。 它的能量補給來自大氣的溫室效應: 對流層吸收了大量的長波輻射,卻也分別向地表及平流層放射89及60單位。 向下的89單位全數為地表吸收。 平流層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不佳,只吸收了60單位中的6單位,外逸量高達54單位。 平流層也分別向對流層及外太空放射5及6單位的長波輻射。 能量收支平衡 若只計算輻射能量,則大氣共吸收120(即17+98+5)單位能量,卻放射149單位能量。 大氣不斷以29單位的速率損失能量。反觀地表(包括海洋及陸地)則吸收139(50+89)單位,放射110單位,因此以29單位的速率吸收能量。 能量收支平衡 這些多餘的能量則以蒸發(LE,24單位)或可感熱傳送(SH,5單位 )的形式進入地表附近大氣,再由大氣的水平及垂直運動傳送至其他部分的大氣,彌補大氣輻射冷卻損失的能量。 蒸發的過程中,液態水吸收地表的熱量汽化進入大氣,無形中將地表的熱量傳送至大氣。如果水汽再度凝結成液態水,釋放出潛熱,加熱空氣,氣溫因此升高。 可感熱傳送則因吸收輻射而過熱的地表,透過熱傳導及空氣運動將熱量傳入大氣。 能量收支平衡 大部份的大氣並不處於輻射平衡狀態。平均而言,低緯度地區吸收的短波輻射大於損失的長波輻射,高緯度則相反。 這兩個區域在無大氣運動的情況下,達到輻射平衡狀態,則低緯度地區氣溫勢必不斷提高,相反的,高緯度地區則必然降溫至所謂的輻射平衡溫度。在此種情況下,低緯度地區變的太熱,高緯度地區則太冷。 能量收支平衡 能量收支平衡 劇烈的運動將在大氣及海洋發生,以降低溫度梯度。 大氣及海洋環流就在此種驅動力之下,不斷的運動,也不斷的重新分配輻射能量,擴大適合生物生存的空間。 不均勻加熱 加熱不均勻的現象產生了大氣及海洋環流,試圖均勻地分配輻射能量。 地球表面積約70%為海洋,此一比例在熱帶地區更高。 低緯度地區過剩的輻射能量,大多儲存於海面下約100公尺深的海洋混合層中,藉著洋流將能量往高緯度傳送,調節高緯度地區大氣溫度的變化。 不均勻加熱 在能量重新分配的過程中,輻射改頭換面以「潛熱」及「可感熱」出現。 在北半球,大氣的南北運動將暖空氣北傳,冷空氣南送,減少南北氣溫梯度,而達到可感熱傳送效果。 地表吸收短波輻射將水份蒸發進入大氣,此一過程將輻射轉換成潛熱。 水汽隨大氣南北運動,在中、高緯度地區低壓中心附近上升,冷卻凝結而釋放出能量,達到潛熱傳送效果。 不均勻加熱 不均勻加熱 在平均南北能量通量的緯度分布中,往極區能量傳送最大的地區在20-60度之間。 大氣與海洋在不同緯度扮演能量傳送的重要角色。 大氣的能量傳送大多發生於南北向運動最劇烈的地區,如30-60度之間。 海洋能量傳送效率最高處則為海洋環流的盛行區,如10-40度之間。 不均勻加熱 非絕熱能量包含了輻射能量、潛熱、以及經由熱傳導及對流由地表傳入大氣的可感熱,是大氣運動主要的能量來源。 不均勻加熱 在冬季,最大的非絕熱能量位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南美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