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性脑病的护理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病例分析: 病人李先生,39岁,农民。 12年前曾患“肝炎”,服用中草药后“治愈”,以后常有鼻出血。半年多前在某医院门诊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否认有疫水接触史。 3 天前因饱食鱼、肉等食物后感上腹不适,恶心,无呕吐,无腹泻。昨下午起出现沉默寡言,走路不稳,吃饭时用手抓饭、菜,吃花生壳,性情急躁粗暴,应答不准确,反应迟钝。 值班医生考虑该病人患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②肝性脑病。有依据吗? 护士应继续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护理评估? 一、概述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 亚临床/隐性肝性脑病 门体分流性脑病:门脉高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门体分流性脑病 (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PSE) :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流入体循环,是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or latent 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二、病因 大部分:肝硬化 占70% 小部分:重症病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更少见:原发性肝癌 妊娠急性脂肪肝 严重胆道感染 三、诱因 1、上消化道出血 2、大量排钾利尿 3、放腹水 4、高蛋白饮食 5、催眠镇静药 麻醉药 6、低血糖 7、便秘 8、尿毒症 9、外科手术 10、感染 四、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五个学说 1、氨中毒学说 2、r-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 3、胺、硫醇、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4、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5、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氨的形成和代谢 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原因 血氨增高的后果 影响脑的能量代谢: 干扰三羧酸循环 消耗ATP,影响乙酰辅酶A生成→脑的能量供应不足 脑干网状内皮系统供能不足→睡眠觉醒障碍 改变中枢神经递质浓度: NH3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谷氨酰胺增多→脑水肿 谷氨酸减少→抑制大脑兴奋性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五、临床表现 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行为失常; 扑翼样震颤(+);脑电正常 昏迷前期:意识模糊;行为失常; 扑翼样震颤(+);脑电异常 昏睡期: 严重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 (+); 脑电异常 昏迷期:神志丧失;扑翼样震颤(-) 脑电明显异常;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数正常。 扑翼样震颤也称肝震颤。嘱病人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的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抖动。若紧握病人手一分钟,能感到病人抖动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锥体束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存在。 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三期(昏睡期) 昏睡、精神错乱。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肌张力明显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脑电图明显异常。 四期(昏迷期) 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 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肌张力、腱反射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过度换气。 脑电图明显异常 。 肝性脑病各期临床特点 六、辅助检查 1、血氨:静脉(40~70微克/dl) 动脉(静脉的0.5~2倍) 慢性(升高)急性(正常) 2、脑电图检查(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及昏睡期病人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δ波或三相波;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 3、诱发电位(视觉、嗅觉、躯体感觉) 4、心理智能测验:定向力、计算力 七、诊断依据 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2、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 3、肝性脑病的诱因 4、明显肝功损害/血氨增高 5、扑翼样震颤 6、脑电改变 八、鉴别诊断 精神病 糖尿病 低血糖 尿毒症 脑血管意外 脑部感染 镇静剂过量 九、治疗要点 1、清除诱因-治疗上消血,避免大量放腹水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失衡 4、其他对症治疗 :防治脑水肿;纠正离子紊乱;补充热量及体液 5、肝移植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饮食-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