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第八章 公共舆论的活动规律
第八章 公共舆论的活动规律 第一节 公共舆论活动的惯性规律 1、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的含义 2、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的表现形式 (1)轮回复现 (2)托古改制 (3)历史悲剧 3、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与社会变革 (1)社会变革的舆论动力 (2)改革进程中的怀旧舆论 (3)两种社会变革舆论观 1、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的含义 公共舆论活动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主要表现为惯性规律、涨落规律和价值规律,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进程。 公共舆论的惯性规律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作用于社会心理的结果,它使公共舆论活动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固定倾向。 传统意识为公众的舆论活动提供了向前延伸的轨道,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传统观念看来,惯性心理是保持社会稳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2、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的表现形式 轮回复现 所谓轮回复现是指相同的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断再现。这是因为人们面临的问题总是大体相当的缘故。 托古改制 指公共舆论不仅可以为守旧的社会势力作为复古卫道的旗号,有时也以历史的口号为人类社会进程中某些进步要求制造变革舆论。 历史悲剧 它是指在人类文明史上,伴随任何伟大创举的东西更多的是彻底的毁灭和可怕的死亡。惯性是扼杀新生事物(创造活力)的第一大杀手。 3、公共舆论活动惯性规律与社会变革 如果公共舆论在总体上遵循着惯性运动规律,并且惯性又意味着人们习惯以成见看待新事物,总以过去的舆论观点来评价现实中的一切,那么很显然,公共舆论就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加速器,而只能成为拦路虎。 社会变革的舆论动力 任何社会变革,都必须以舆论为开路先锋,而这种舆论一定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否则,任何改革都无法取得合法性与合理性。 公共舆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必须是在社会改革与公众的心理预期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否则,将会产生反作用。 改革进程中的怀旧舆论 怀旧表现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保守势力处于主导地位的结果。同时,它也是社会改革遭遇挫折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的失落和迷惘的社会心理的曲折流露。 两种社会变革舆论观 一种舆论观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或者希望打碎一切传统; 另一种是重视历史传统和现实形势,主张在各种对抗力量之间达成妥协与平衡,于新旧调和中渐进有序地推进社会变革。 第二节 公共舆论活动的涨落规律 公共舆论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在多数情况下,它总是在主动趋附或完全背离社会大系统两个极端之间,按照一定的规范而上下波动,这就是公共舆论的涨落规律。 公共舆论系统 两种舆论系统 公共舆论的外部环境 公共舆论的内部放大机制 公共舆论的涨落运动 公共舆论的内涨落与外涨落 公共舆论巨涨落的形成过程 公共舆论的结构性变化 相干 协同 相变 1、公共舆论系统 两种舆论系统 从封闭型系统到开放性系统的转变,是我国公共舆论系统从传统型到现代型转轨的标志之一。 传统的舆论系统由于长期的传统文化的积淀,系统自组织功能即自身的维持能力和惰性极强,系统的应变性和可塑性非常差,本能地排拒和抵制外来的新事物,系统结构很难发生改变。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毫无遗漏地覆盖着整个社会空间,商品交换以及物质和精神交往已成为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普遍形式,公共舆论系统无论对于来自内部的推动还是来自外部的刺激,都变得非常敏感,系统的演化和变迁的速率极高,表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特点,系统的扰动和演化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快速性特征。 公共舆论的外部环境 影响公共舆论的时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公共舆论所依托的一定时间与空间,包括地缘范围、光线、位置和方位等各种因素。 社会环境主要指公众环境和公众交往环境,这些有着特定氛围与信息媒介的聚合场所构成了酝酿舆论的“心理场”。 公共舆论的强度与涨落分别与舆论的流量和布量成正比关系。 公共舆论的内部放大机制 系统一般具有两种形态:线性形态和非线性形态。 当公众舆论呈线性形态流动时,它就趋于保持在原有定态上,导致演化的方向只能是任何差别、任何特殊性的消灭。 当舆论呈非线性形态时,它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就异常敏感,从而形成巨大的波动。 非线性过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反应碰撞,产生新的社会心理要素;二是亲和力的出现,即大型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的产生。 2、公共舆论的涨落运动 公共舆论的内涨落与外涨落 公共舆论系统变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所导致的舆论波动,这是由社会意识内部各要素的合规律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发性偏差;二是社会巨系统作为公共舆论的环境或引力场对公共舆论发生影响而产生的波动,这种有引力场所导致的偏差对公共舆论的宏观走向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公共舆论巨涨落的形成过程 公共舆论的质变过程,也就是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