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1-朱熹0105
朱熹的主要思想 主讲人:郭晓东 一、理气论 形上、形下的区别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有人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朱子答:“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理与气的关系是“不离不杂” 从理上看,理与气之间“不杂” 从具体的物上说,理与气之间又是“不离” 要点回顾 朱子理气论的要点有二: 二、心性论 1.朱子心性论的思想渊源 通过性、气分设 2.朱子对心性的理解 心属于气,是对万物的知觉能力 性或理是形而上的存在,是本体 心在朱熹那里是一种意识活动的总体 心有善恶,性无不善 心之发动,即是情 情有善有不善,合于本体即为善,不合即为恶 心只是道理之“舍”,是道理的“存着处”,不是理 使此心的活动完全循理而动便是工夫 性是体,情是用,而心却统贯性情 性作为本体,本身却是不动的 性理是外在于情的 心是能动的 通过心的主宰、统摄的作用,性与情两者得以结合起来 要点回顾 三、工夫论 工夫,就是提升道德的精神修养,是指向那个具有“气”之属性的“心” 工夫,就是克服气而使心归于理 朱子的修养理论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主敬涵养 一个方面是格物致知 1.主敬涵养 身上由气构成的禀赋有“无可奈何”之处,所以只能通过收束身心来加以对治 治心治身的工夫是“敬”的工夫 “敬”的手段 “闲邪” :摒弃所有不善的念头,防止邪念的侵扰 “敬”的目的 “存诚” :将邪念摒之于人心之外,则只有善没有恶 伊川对“闲邪”工夫的看法 动容貌 整思虑 朱子完善了伊川的主敬涵养 朱子看来 对治的只是人心中“气”的一面,通过“敬”的方法对“心”加以涵养约束,从而使之得以与理合一 而就理而言, “天下只有一个理”,所以需通过了解“物”之理来明心之理 2.格物穷理 格物致知,则源于《大学》一书 《大学》一开篇讲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什么叫格物? 格,至也; 物,事也 格物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穷理的手段 朱子认为天下万事万物的理都是相通的,既然是内外一理,那么,要理解那个作为大本的理,就要面对万事万物,去格物而穷其理 朱子非常看重格物,认为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朱子格物说的误读 知识是提升道德的基础 道德不是发自人本身的,是外在的 朱子对误读格物说的回应 格物须有个端绪 由端绪扩充,推至尽处 朱子对格物的观点 朱子对过分强调知识的说法持保留态度 格物不是为增长聪明见识 增长聪明见识只是扩展了对外物的知识 格物是明善的手段 要点回顾 格物不是凭空地去格 格物致知不是以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成就至善为目的 四、天理与人欲 流行观点:存天理灭人欲 = 禁欲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于禁欲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的来源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1.朱子对天理人欲的理解 私欲与欲望的区别 朱子的天理人欲论 天理是大公,人欲是自私 公私之间自有不容磨灭的界限存在 天理人欲,没有固定界限 要经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步骤,随时体察人心之中的私欲,才能恢复本心的光明 儒家不提倡禁欲 朱子强调天理人欲之辨,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朱子讲天理人欲,希望君王能正心诚意,目的是格君心之非 2.朱子天理人欲说的现实意义 朱子的天理人欲之说,主要针对当时的帝王 朱子讲“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皇帝格自己心之非,启用君子远离小人 朱子认为皇帝启用奸臣的原因,是因为皇帝的私欲 要点回顾 齐宣王因见牛而发不忍之心 端绪 端倪 吾人明德之发见处 有端绪,格物才有着力点 格物不是凭空的去格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止于至善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 《朱子语类》 失去了一定的原则与分寸,过份地追求个人的私欲,那么就是人欲 人欲 人自然的欲望 并不就意味着 恶,只要它在 无过无不及的 限度之内,就 依然属天理 天理 Your Text 饮食 天理也 Your Text 美味 人欲也 一切行为都应合乎天理 气质安顿不好,便有人欲的可能 天理 人欲 天命之性是善的 人性有气质的因素,便有恶的可能 善 恶 私欲 是天理人欲的欲 是个人的私欲 欲望 是禁欲主义的欲 是所有的欲望 强调君王应当“存天理,灭人欲” 谈心性与南宋的政治密切相关 * 先于有形而存在 形上 有了形质后的东西 形下 在程颢看来,作为本体的道,它决不是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