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通论第二章_翻译的历史教材教学课件.pptVIP

翻译通论第二章_翻译的历史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再者,翻译的内容更加广泛,不再主要围绕传统的文学与宗教等方面。科技、商业、经济、金融、贸易、旅游、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翻译都迅速发展起来。可以说,翻译在现代社会是在各方面全方位地发展起来的。翻译语种也逐渐多样化。除英、法仍是翻译的主要语种以外,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1948年至1970年世界译文增加四倍半,其中增长最高的语种为德语及俄语。 第四,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翻译事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②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③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发展了机器翻译。这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者首次讨论用计算机做翻译的可能性以来,翻译机器的研制和运用经过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特别是现代的智能机器翻译系统(电脑翻译或自动翻译)的发展给翻译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现代社会,机器翻译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翻译之中。而且为此新出现了一门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自产生构思(1946年英美学者布斯和韦弗尔首次讨论了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可能性)以来发展极快。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首次研制出第一代俄英单词对译系统以来翻译机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即具有语义分析能力的机器翻译系统,开发出多种多语种电脑翻译系统投入应用,以美国、欧盟、加拿大最为发达。目前,各种形式各种版本的电脑智能翻译软件层出不穷,如词霸、在线翻译系统、全文翻译系统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素、句法、语义的辨识和分析能力。而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翻译系统的研制,当有赖于计算机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电子学、和语言研究的进一步突破。 第三节 译者的素质 1、具有较高的语言素质 2、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3、有广博的知识 4、要懂得编译 5、学会利用电子工具 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 本章将中国的翻译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佛经翻译时期; 西学翻译时期(明代至晚清); 文学翻译时期(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 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 佛经的翻译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佛经的翻译可以说是始于西汉末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往来逐渐频繁,佛教于是传入了中国。佛教的传入便引起了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正式开始是在东汉时期,始于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当时译者安世高将梵文《明度五十校计经》译成汉语,一般认为这就是佛经翻译的正式兴起。 至符秦(公元351-394年)时代开始出现了译场,有官有私。尤其是道安主持译场时,佛经的翻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阶段译家辈出,译经汗牛充栋。晋代以后,译场更加兴旺。译场也逐渐正规化,组织周密。如东晋时期庐山之般若台,建业之道场寺,在当时都颇负盛名。 1、佛经翻译时期 鸠摩罗什(Kumarajiva)(344-413),天竺(今印度)人,与弟子僧肇等翻译了大乘经典《金刚经》、《法华经》等共74部,384卷,译文传神。 真谛(Paramartha)(499-569),印度人,译经以大乘瑜伽宗为主。他所译经论及讲述疏记,据《历代三宝记》所载共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内有重出和他家混入的)。《开元录》刊定其译籍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其中主要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真谛的翻译,由于译处不定,所以译文不很统一。他的翻译,大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保存了原本的面目,因此文字多少有些艰涩,或杂入他自己的解释,但从其师承来说,经文是正确的。 玄奘(600-664),本姓陈,名袆,河南人,十三岁出家,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在中国家喻户晓,与鸠摩罗什和真谛一起被誉为历史上的三大佛经翻译家(也有人将不空大师和他们放在一起,成为四大“四大译师”),而玄奘理所当然地推为大家之首。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西去印度取经,到达印度之后多次参加有关佛学的辩论,所向披靡。他留印十七年研讨佛学,成就斐然。此后载誉归国。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次佛经翻译高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