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备课资料.doc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备课资料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 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三.
1. 解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2.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四. 课文结构顺序图:
第一部分: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1. 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 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形态??
3.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说?
(表)?
4. 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明
第二部分:荔枝的生态??(主)???
5. 壳膜白色?????????????????????????????? ? 荔
6. 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枝
? (里)
7. 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本
果实? ?
8. 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身
9. 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荔枝的生产????? ??(次)??????
10. 产地?????中国南部??????????????
??(实)???????????????????????? ? 说明
11. 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荔枝
12. 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有关
(虚) 问题
13. 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五. 写作特点:
(一)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见上表)
(二)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
1. 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
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同时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数据,有的来自实地调查,有的则引用有关文献资料,足见其轻重因地而异,介绍真实、全面、不容置疑。 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
运用举实例的方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应该指出,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比如引用古诗文,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三)准确、简洁的说明性语言
作者要把说明对象和内容客观地、科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因素非常重要。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如第12段,“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一句,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就不止13种了。如第13段,“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测的语气,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如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