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劳务派遣业法律规制思考 蒋丽香
劳务派遣业法律规制思考
学生姓名(蒋丽香) 指导老师姓名(黄秀梅)
劳务派遣业法律规制思考
姓名*蒋丽香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行业存在的利弊,及如何更好的规范此种用工形式,建设社会主义下更加和谐的用工制度。劳务派遣业非正常繁荣的结果是“双赢双输”,即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双赢”,劳动者和国家“双输”。实际用人单位减少了直接使用劳动者的成本和责任,派遣单位获得了利润。劳动者在有劳动没关系,有关系没劳动的前提下工作,同工不同酬,面临双重剥削和劳动关系的高度不稳定。对于国家而言,劳动关系不稳定、就业质量和工资水平降低、社会保险基数减少,很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必须完善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强化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明确各方责任,进行专门立法,使劳务派遣中各方权益达到平衡。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责任 劳动者权益
劳务派遣业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办的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是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定《劳务派遣合同》, 劳务派遣组织与派遣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派遣人员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笔者拟从剖析《劳动合同法》,探讨构建劳务派遣良性运行机制的法路径。
劳务派遣业存在前提条件
首先能很好的为用工单位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量。用工单位仅需承担派遣劳动者的生产性劳动管理事务,而把大量的一般劳动管理事务通过支付管理费或服务费的形式转移给劳务派遣公司,提高用工单位的管理效率。其次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用工单位的用工成本。从劳务派遣用工转为企业直接用工,虽然可减少一笔派遣服务费,但劳务派遣工一旦转为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则成为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除享受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外,还能享受与员工身份相关的所有福利待遇,比如住房补贴、车贴等等。再次也能有效的解决了用工单位人员超编难题。目前国内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编制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要谋求自身发展,相应地就会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尤其是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但受编制和定员的限制,无法采用直接用工的方式大量增加人员,劳务派遣正好解了这个难题。最后用工机制的灵活给用工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有利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经营高峰期需要大量用工,容易出现用工缺口,而低谷期用工就会出现富余,特别是当长期经营低迷时,富余人员成为企业的负担。在当前劳务派遣主要用于主营业务岗位的情况下,经营高峰期可以利用劳务派遣填补用工缺口,进入经营低谷期或企业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与劳务派遣公司协商解除或终止派遣协议,退回派遣劳动者,为用工单位的用工机制增添了很大灵活性。
二、劳务派遣业存在现状和突出问题
(一)劳务派遣业存在现状
在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着手《劳动合同法》起草工作时,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已在我国大部省份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蓬勃兴起,部分地方立法对劳务派遣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到2006年底,据统计,我国有劳务派遣公司26518家,其中经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或审批的为18010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使用的派遣劳动者约有2500万人。在劳务派遣的异常繁荣中,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有学者将不当劳务派遣的表现形式归纳为隐名派遣、自设派遣、虚拟(合谋)派遣、派遣组织公营化等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合谋,刻意改变劳动者的身份,将原本直接雇佣的劳动者,在不离岗的情况下,改为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常凯、李坤刚:“必须严规制劳动者派遣”,载《中国劳动》20063期。.
②参见郑尚元:“不当劳动派遣及其管制”,载《法学家》2008年2期。.
3.劳务派遣外延扩大,适用混乱。劳务派遣本应是一种非典型、灵活就业
方式,它设立的宗旨就是填补大量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就业机制的空缺。如某市的邮政局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的派遣合同中约定:“派遣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派遣542名劳务人员到市邮政局,从事投递员、储蓄营业员、报刊分发等。派遣期三年,试用期六个月。”甚至个别企业,除了管理人员是正式职工之外,其他岗位都用劳务派遣工。如果不对这一用工形式加以规范,任其发展,劳务派遣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企业用工的常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4.雇佣型派遣发育不足,派遣机构多为“皮包公司”。按照受派劳动者和派出单位的关系来分,劳务派遣可以分为雇佣型派遣和登录型派遣。西部某市的低端劳动者远远供过于求,而高端或技术型劳动者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G3 小学说课艺术hw.doc
- [文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doc
- [文学]《读书》杂志:北京大学人事体制改革争论综述.doc
- [文学]中国传媒大学在职学习广告学研究生课程申请硕士学位【广告学专业广告策略与市场受众分析方向】.doc
- [文学]人才论文iidw.doc
- [文学]古诗鉴赏.ppt
- [文学]基础写作.ppt
- [文学]对对联的要领.doc
- [文学]广告战略规划.ppt
- [文学]开题报告与提纲正式范文.doc
- 森林群落发育及演替.ppt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一模数学卷(含解析).pdf
- 高中历史选择题考试技术(四)考试技巧之逻辑判断 用“全面”的观点 高考历史做题方法指导.pptx
-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ppt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苏科版).pptx
- 2025届江苏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