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专题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根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资源约束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比,差距很大 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 人均石油储量:世界的1/10; 人均煤炭储量:80% 人均铜储量:不到1/5 人均水资源:1/4 人均天然气:1/20; 人均铝储量:1/13 若在未来20多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速按8%计,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就会相当于美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如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也与美国现在消费水平一样,全世界的资源都支撑不了中国人14.5亿人的消费。 资源约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按美国那种消费模式去进行消费! --生态环境的约束 二氧化碳的再循环平衡已被压打破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 全世界已丧失了1/4的表层土和1/3的森林覆盖; 以每年6%的速度失去淡水生态系统; 以每年4%的速度失去海洋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命系统的衰退都在不断的加速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日益加剧 --社会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达到9%以上 ,但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全面提高。 总体上的9%掩盖着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水平的巨大差异。 农村还有1500万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状况,城市还有2000多万的贫困人口。目前全国还有2亿多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000年到2005年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比较明显,而其他国家如巴西、美、英、德、俄,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 ---经济约束 □内外经济失衡 GDP由三部分组成:消费、投资、净出口。中国三部分组成严重失衡。 消费率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低于全世界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08年的统计,全世界的消费水平大概是78%,我国只有55%。 投资率远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达到41%。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消费率在18%、19%左右,日本稍微高一点,达到25%。 净出口这几年非常高。2000年是4%,08年达8%。 居民“没钱可花”“有钱不敢花”和“有钱不好花”同时并存,支付能力不足与消费意愿不足同时并存,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成为制约我国内需驱动型增长和经济长期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说,2000年-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46.4%下降到35.3%,降低了1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1.4个百分点。1978年-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了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9.2%,相对于期间G?D?P累计增长14倍和年均增长9.8%,消费增长明显偏慢。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497亿元、186481亿元和171005亿元。按此测算,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42.96%。 国家发改委报告分析,产业结构不优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突出表现和长期问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局面仍未形成。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59.3%,低收入国家为47.5%。我国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相差20到30个百分点,与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菲律宾也相差10多个百分点。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演进轨迹 第一阶段(1978-1984年): 重点是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阶段(1985-1991年): 重点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第三阶段(1992-2002年): 重点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第四阶段(2003年到现在): 重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形成新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框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度越来越大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1)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建设生态文明 (3)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