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登岳阳楼》.docVIP

中学联盟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登岳阳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沈阳市新民第一高级中学 刘丽 【教学设想】 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时值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身处和平时代的学子,更应在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中得到启示,并把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崇高的爱国情感。 2.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崇高的爱国情感。 2.通过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传统文化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 2.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崇高的爱国情感,联系现实,树立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2.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传统文化情怀,联系现实,探究新时代如何爱国。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2.教育学生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登岳阳楼》,更深刻的去感受老杜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 (一)学生回顾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百姓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人誉为“诗圣”,他和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二)背景链接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从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了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登上了岳阳楼。这首诗就是诗人登楼而望,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来源:Z|xx|k.Com] 二、初读感知? 1.听配乐朗诵,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 3.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三、揣诗句、入意境、品情感 ?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诗句 1.品味首联情感 “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终于登上早年就听说过的岳阳楼,本该喜悦,但更多的其实是是沉郁、苦涩。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壮志未酬之情。 2.赏析颔联的开阔意境。 (1)赏析?“坼”?“浮”二字。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2)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景:洞庭湖气势磅礴,广阔无垠,雄浑壮丽。 情:诗人不灭的济世的胸襟。 他的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的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赏读颈联,回味首联的意蕴。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和漂泊的凄苦。[来源:学科网] 4.赏析尾联:为何而“涕泗流”??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来源:学*科*网]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三)探究: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提示:你如何看从这雄浑之景突然转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之狭小心境?继而又“戎马关山北”之宏大,继而又“凭轩涕泗流”之悲戚?(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